[粗]郭远光和他的新闻人网

2010-08-28 10:47:08来源:西部e网作者:

  有一种选择叫执著——郭远光和他的新闻人网

  我试图在生活的划拨中寻找生命的慢板,一种看似无尾音却真正会有结果的质地很好的行程。然而,此岸的生命在一季复一季的轮回中,遍寻不出那彼岸的朝露。时隐时现的岂止是蹒跚的足迹和零星的机遇,它们,或许已然在我身后了。

                                            ——后山

  在陕西的媒体圈,提起郭远光,很多人都认识,在陕西的几的主流媒体里都有他坚实的脚印和辛劳的汗水,他采写的不少新闻和文学作品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尤其是他于2002年1月1日自费创建的中国新闻人网正式开通以来更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文化群体的各界朋友。我们在感动之余,更为他的这种执著精神和不为名利的工作态度所折服。现在请允许我作为他的一位老朋友、老战友,引领大家来看看他的创业历程吧,这也是一种特别的纪念。

                               一

  郭远光,1976年7月9日出生于陕西乾县一个平凡而美丽的小村庄,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够引起他极大的兴趣。由于祖父辈的熏陶,很小的时候他就希望能够用自己稚嫩的文笔描绘乾陵的风姿,把这片神奇的土地介绍给更多的世人,让大家了解乾陵、了解历史。从小酷爱文学的他为了圆自己的梦,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在学校成立了一家规模不小的文学社团——丁地草文学社。为了使社员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写作技巧,征得学校同意后,他邀请了陕西众多青少年期刊的主编到学校为同学们搞讲座,并由这些期刊的编辑现场组稿,引起了乾县其他学校师生的极大关注,好多学校的文学青年纷纷加盟到他们当中,文学在乾陵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了.就在这一年,陕西教育学院《中学生文萃》杂志社给他们的文学社开辟了专版,把他们的作品和社团活动情况传递到了全国各地。在这一年里,远光的作品也被《中学生文萃》、《当代中学生》等杂志刊载,为圆他的文学梦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996年7月,已经成为一名让人羡慕的西北政法学院大学生的郭远光,并没有放弃自己所钟爱的文学。就在这个火热的7月他参加了《中学生文萃》杂志社主办的“全国青少年作家西安夏令营”,为了能更好的和全国其他文学社团交流,他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印刷了一期四开四版的胶印报纸《写作时报》,报纸刚一拿到夏令营会场,就被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一抢而空,大家都被这份印刷精美、可读性强的报纸吸引住了。许多朋友纷纷拿出自己的留言本让远光给他留言,还有些营友直接掏出钱想订阅这份由中学生自己创办的报纸。

  当时,现场的氛围真的让人非常感动。文学,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文学,让我们的事业更神圣。就在这一年,全国各地的校园文学社团遍地开花,形成了一股极大的校园文学潮流,涌现出了一大批校园文学新秀。7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首看当时那些熟悉的名字的时候,他们有的已经是省市作家协会的会员,有的已经是各报刊杂志的骨干编辑(记者)了,在欣慰的同时,我们也能感觉到,这可喜的成绩里边也有远光的一份功劳。虽然后来《写作时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出版了3期就停刊了,但是,它为推动校园文学良性发展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二

  2000年7月,郭远光读完了他大学所有的课程,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他的作品被全国众多的媒体纷纷刊载,这时的他已经在媒体圈小有名气了。刚一大学毕业,他就来到了《华商报》,成了该报社会新闻部的一名记者,由于他是学法律的,所以他采写的一系列社会新闻从法律的角度来讲都很到位,不但能让读者了解新闻事实,更能学到一些法律常识,避免类似的悲剧不在发生。稿子见报后,社会反响极大。

  在《华商报》做了三个月记者后,陕西省政协的《各界导报》广纳贤才,远光觉得《各界导报》也许更适合自己发展。于是,他来到了这个新的环境里接受挑战。这一干就是1年。在这一年中远光如鱼得水,不但在报纸上开辟了法律专栏,而且采写了一系列社会新闻报道。他率先和另外一名记者佟怡采访了因教室是危房而学生到老师家中上课条件及其艰苦的高陵县张卜乡张桥村原党支部书记刘登科,写了一篇题为《谁来帮我们建一所新学校》的通讯,稿子见报后引起了其他新闻同行的极大关注,《西安晚报》、《陕西农民报》等媒体相继到该村采访这个事件,这一系列的报道引来了好多好心人士为该小学捐款达20000余元,在他们的帮助下张桥小学新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使孩子们终于有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这个报道社会反响很大。后来,由于陕西报刊界狼烟四起,《各界导报》也没有经受的起市场的撕杀,悲壮的倒下去了,远光也因此失业了。

  为了自己钟爱的新闻事业,他从西安碾转到兰州,又从兰州回到西安。一会在这家报社做编辑,一会又在另一家报社做记者。所经受的挫折让人难以置信,他就像一片叶子随风飘荡,不知道何地才是他停泊的港湾。

                              三

  后来,远光又先后在几家等报纸从事编辑(记者)工作,漂泊不定的生活让他感觉很压抑。这个时候,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也悄悄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这让远光的眼前猛的一亮:我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网站呢,这样子不但可以打发压抑的生活,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老百姓和新闻同行服务。说干就干,为了筹集资金,远光想尽一切办法,后来在亲友的支持下他购买了电脑、打印机等用品,申请了一个国际域名http://www.xinwenren.com,创办了我国首家公益性的文学新闻网站------新闻人网(当时叫中国新闻人文化网)。

  2002年1月1日对远光来说是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就在这一天,由他亲手创办的网站经过紧张调试终于正式开通了,没有鲜花,没有美酒,有的只是朋友们的祝福与勉励。远光笑了,笑的很开心。毕竟,这也是自己事业的开端。他坚信:他的网站具有不可比拟的潜力,它是目前国内惟一一家新闻人网站,只要合理开发,可谓前途无量。他像是突然间发现了一条路,一条也能通往罗马的路。

  由于他的网站上充满了丰富的令人关注的内容,所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其中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网友。点击率是越来越高。最高时一天的点击量高达10000余次,现在,读者无论用哪个搜索工具都能搜索到新闻人网站的资料,《新浪》等门户网站以及〈各界导报〉、〈阳光报〉、〈今传媒〉杂志等多家媒体也为他和他的网站做了追踪报道。郭远光和他的中国新闻人文化网也越来越受到更多新闻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

                              四

  现在,郭远光依旧蜗居在古城北郊一个大杂院里小心翼翼的摆弄他的网站和文字,每天繁重的工作使他显得格外憔悴。当笔者问起他今后的打算时,远光自信的说:我相信,我的选择是不会错的,无论前方的路有多长,有多么坎坷,我都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只要有执著的精神,一切困难都会与我无缘。(刘增峰)

  西安市市政府机关1323信箱《感悟》杂志社(710065)

  电话:86932185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