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整体上市方案被否 警钟为谁而鸣

2010-08-28 10:52:19来源:西部e网作者:

  尽管很多企业都会说,融资圈钱不是上市目的,但实际上,很多企业都把圈钱当做目的。圈钱融资无可厚非,然而随着监管的越来越严格,抱着投机心理去圈钱只会越来越难。

  9月17日、18日、19日连续3天,东软股份收盘价格跌幅累计达到20%,出现如此大的跌幅,是因为受到9月17日发布的“东软股份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的申请未获得证监会重组委员会审核通过”这个利空消息的刺激。

  东软酝酿两年多的集团上市在最后关头受阻,的确出人意料。从2003年首例换股合并方案TCL集团吸收合并TCL通讯,到后来的中软股份吸收合并中软总公司等案例,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大股东的整体上市模式—直颇受青睐,也没有被监管部门“叫停”的先例。

  “被否”消息一出,无论对东软股份的投资者,还是对东软的管理者和员工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 股价的大幅下挫使借“整体上市”、“重组”概念炒作捞钱的东软股份投资者的希望落空,高位入仓者更是深度套牢、损失惨重; 而对于东软持股员工来说,眼看到来的“一夜暴富”化为泡影。

  东软整体上市方案遭否的具体原因尚未披露,但联想到近期证监会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股东资产注入行为的规范等方面的监管以及相关的政策出台,此前美的电器、海南海药等定向增发上市方案均被否决,东软整体上市方案被否,也不足为奇。实际上,自1月22日东软股份发布“整体上市”公告起,东软在信息公开和宣传方面慎之又慎,对媒体所约的采访和报道,都尽量低调处理。但是因为“整体上市”概念和预期,东软股份的股票还是一路飞涨: 东软股份在9月14日“被否”公告发布前一日的收盘价超过了50元,已比东软股份的换股基准价(1月22日发布“整体上市”公告前一日的收盘价)翻了一倍之多。而像东软股份这样股价增长“异常”的有资产重组题材的企业正是当前“监控”的重点,东软“不幸”撞到了“枪口”上。由此,“东软被否”向市场传递出监管加强的政策信号,也给想搭大牛市行情的“班车”而融资圈钱的企业以警示。

  投机圈钱越来越难

  任何一家企业上市都希望赶在大牛市,因为能圈到更多的钱,有员工持股的也可以为员工谋得更多“福利”。正好今年A股的大好行情,提供了这样的机遇。

  东软整体上市方案抛出后,让一些企业很羡慕和着急。3月底,我和一家正在酝酿集团整体上市的老牌国内IT企业的老总交流时,他说正在研究东软模式,这家计划在香港股市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的企业也动了要回A股上市的心思。其实,“急”的不仅是这位老总,还有其他高层和持股的员工,他们热盼尽快上市而发家致富。

  事实上,不仅很多企业上市、增发都想赶上趟儿,就是不少在海外上市的红筹、蓝筹股也“眼红”今年A股市场的大牛行情,跃跃欲试,中移动、中国电信等众多公司都明确表示要“回归A股”。

  作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的神州数码发生在上个月的“股权变更”据说也是冲着A股来的。联想控股大规模减持神州数码股份,几家私募基金欲联手将其私有化。据神码内部知情人士透露,神码此番股权变更的目的就是从香港退市,再重新到国内A股上市,“凭神码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应该受到股民的热捧。”

  为什么A股受到如此青睐?一是海外股市监管更严格,要想投机太难。如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对上市公司要求和监管“极为苛刻”,有些原打算在美国上市的企业“转道”国内或其他市场上市; 二是中国企业普遍在海外影响力不够,很多公司的股价长期低迷、少人关注。如神州数码的股价长期维持在2~3港元低价区间,而其他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股价也是多数都在发行价左右徘徊; 三是A股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尤其是最近一年来行情大涨。看到那么多比自己差很多的公司在A股都能那么受追捧,心理肯定不平衡,更萌生了到A股圈钱的愿望。

  对于上市,尽管很多企业会说,融资圈钱不是目的,但实际上,很多企业都把圈钱当做主要目的。圈钱融资无可厚非,然而,随着监管的越来越严格,抱着投机心理去圈钱的想法并不可取,具有很高的市场和政策风险,实现起来只会越来越难。据悉,向监管机构表达强烈回归A股愿望的公司很多,不过证监会目前批准的不过两三家。

  东软塞翁失马?

  对于整体上市方案被否,东软在鼓励“受到打击”的员工的内部邮件中说,“尽管本次整体上市方案未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最终核准,但公司将会继续积极探讨新的模式和方案。”

  摆在东软面前的选择有两种,一是再根据要求调整现有方案,重新申请A股上市; 二是集团寻求海外上市。如果东软还选择前者,仍面临选择上市时机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抛开圈钱而是从业务和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东软已经有了以国内软件和系统集成为主业的东软股份在A股上市,而集团整体业务海外上市,对东软的国际化品牌影响力,尤其对东软做大外包业务更为有利。

  据我了解,东软在酝酿集团上市方案之初,曾考虑过海外上市,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曾对记者说过,海外上市可提升东软国际化影响力。在东软集团改制过程中,也引入了包括阿尔派、东芝、SAP、英特尔、飞利浦等众多外资股东。但最后东软还是选择以吸收合并的方式在国内整体上市,应该是权衡考虑上面所谈因素的结果。

  实际上,东软在外包业务方面的国内主要同行(对手)都选择或瞄准了海外证券市场。如与东软主业很相同的中软、以外包业务为主体的“中软国际”选择在香港上市,而以国内软件和系统集成业务为主体的“中软股份”(现在的“中国软件”)在A股上市; 而以外包为主业的华信、海辉都在积极筹备海外上市。

  产业与资本是互动的,从业务长期发展考虑,资本应为产业服务。东软集团目前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也是首家在软件外包方面营收超过1亿美元的软件企业,假如东软选择海外上市,也许圈的钱没有国内多,但会加速东软走入国际知名的软件外包企业的行列。因此,此次的“整体上市被否”,对东软来说未必是坏事。

关键词:东软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