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辞典:什么是ICT?
ICT即信息与通讯技术(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ICT凭借网络飞速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ICT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对于教育而言,ICT不仅是需要学习的内容,也不只是传统教育的辅助工具,还是推动整个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促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形式以及学校结构等方面都发生深层的变革。ICT与教育的整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种重要趋势。
2007年作为我国“十一五”计划的第二年,许多项目已经准备开始或正在实施,这对我国ICT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IDC预计,我国经济在2007年仍将以超过9%的速度增长,更重要的是从粗放型到节约型的经济调整将把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上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
我国将继续抑制过热投资并逐渐减少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性,转而加强内需对GDP的拉动作用;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公务员加薪和个人所得税改革以及其他刺激个人消费的政策在2007年仍将继续,这为消费类IT产品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基础。此外,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政府将适度加大财政支出。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持续增加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竞争力的明显增强都会促进我国ICT市场的发展。
IDC预计在2007年我国IT市场规模将达到420.9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13.6%。电信服务市场在2007年也将继续稳步增长,市场规模达到861.7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7%。
(1)国际厂商的本土化和中国厂商的全球化策略及行动在2007年仍将持续升温,将给ICT市场带来更多机会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主题。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的组成部分:每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目前已有外商投资企业26万家,已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一方面,国际ICT厂商将持续实施本土化策略,具体包括持续增加在我国的员工及分公司数量,投资我国本土的ICT合作伙伴,投资有增值潜力和强劲IT需求的其他行业等。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将持续走出国门,实施全球化战略。虽然2006年部分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及行动遇到挫折,但华为、中兴、联想等企业的良好海外业绩仍将激励其他ICT企业在2007年实施全球化策略及行动。另外,国内市场的残酷竞争、产业链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商机、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及管理等也是我国ICT厂商致力于全球化的原因。IDC认为,在外包、电信设备与服务、消费电子、IT安全等领域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在外包领域,跨国经营的企业纷纷将软件研发、呼叫中心以及其他非核心的业务部署到中国、印度等国家。而越来越多的发包商选择我国的原因,除了成本优势、人员水平,更重要的是看重我国庞大和极富潜力的内需市场。国内的软件服务企业如何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改变以往“被动接单”、“关系型营销”为“主动出击”,并广泛建立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大力拓展日韩市场的同时,把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欧美市场,迅速做大做强。这将是2007年外包市场的主要看点,也是摆在众多软件服务商面前的重要课题。
新的外商投资企业及要走出去的本土企业的ICT系统也需要同全球接轨,这就需要这些企业建立新的IT系统或持续增加ICT的投资,从而给我国ICT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IDC预计在2007年由此产生的总体ICT市场规模将超过5亿美元。
(2)数字内容启动创意之旅
数字化内容将持续带动娱乐经济成长,又将有新一轮的热点出现。当然要小心的是,不要使热点变成气泡。
如果说网络设施是高科技装备下的超市,数字化的内容则是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而且无疑商品本身比先进的超市货架和电梯更为重要。我国政府在发展高速度的网络的同时,也鼓励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地方政府也将成为这股动力的支持者。目前,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重庆和深圳等多个地方建立了数字经济基地、创意文化基地、数字化科技园区等,这些措施将在2007年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过于分散的力量并不利于产业的集中发展,因此这一轮产业发展的泡沫可能来源于政府的投资集中度不够。
2007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增长速度相对放缓。IDC预计,2007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将达到1.23亿,与2006年相比增长7.2%;其中宽带用户数将达到5195万,与2006年相比增长17.3%。手机用户数将超过4.5亿,随着3G牌照的发放,移动网络建设的进一步加速,将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服务。因此,手机和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网络游戏和视频共享为核心的在线娱乐市场在2007年将取得长足发展。在计时MMORPG游戏依然占据市场主流的情况下,休闲游戏和大型非计时MMORPG游戏成为网络游戏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带有明显Web 2.0特点的视频共享即将成为在线娱乐市场的亮点。
(3)对外开放的服务业在2007年的IT需求增长强劲
根据我国加入WTO履行的开放承诺,2007年将是服务业的开放年。2006年12月11日开始,银行业取消外资银行在我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流通领域和零售服务业也将全面对外开放。2007年底,电信及增值服务行业、互联网、交通运输等服务业也将全面对外开放。
我国的服务业仍在高速发展,这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服务业,也要求服务业企业要有良好的IT系统支撑;我国服务业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而IT系统无疑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因此,对外开放的服务业在2007年将给ICT厂商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IDC预计,在2007年金融行业IT市场仍将保持11.1%的增长率,批发与零售行业IT市场增长率达到16.6%,电信与媒体行业IT市场增长率达到13.3%,交通运输行业IT市场增长率达到14.1%,其他服务行业IT市场增长率超过20%。几个主要行业的具体机会如下:
●银行业主要在数据整合集中与数据挖掘系统、安全与灾难备份系统、CRM系统等方面;
●流通领域主要在IT基础设施、物流管理系统、软件服务化等方面;
●零售服务业主要在IT基础设施升级、数据集中与挖掘、RFID系统等方面;
●电信与互联网行业主要在存储与信息管理、内容交付网络与负载均衡(CDN and Load Balance)、安全与灾难备份系统、CRM系统等方面。
(4)2007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将翻一番
自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数字电视广播转换的支持和推动,虽然“模转数”的整体转换过程困难重重,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但发展的步伐始终没有停下来。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政府对数字广播产业的高度重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之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IDC预计,2007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有望达到2240万户,与2006年相比增长108.4%,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到2010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7982万户,2006年~201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1.2%。另外,我国有线数字电视付费用户数在2007年有望达到800万户,2010年则有望突破3354万户,5年复合增长率为89.4%。
考察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IDC认为仍有两大瓶颈尚待突破:
●消除模拟电视的影响。在一些转换缓慢的试点城市,数字电视的发展陷入怪圈。运营商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无力推动;机顶盒制造商无利可图,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消费者面对高额接入费和设备购置费,在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并存的情况下,缺乏转换的动力。如果政府部门不及时介入,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推动全面强制转换,那么“模转数”的进程将被无限期拖延下去。
●突破内容瓶颈。数字节目的内容仍然是目前最棘手的问题,要吸引模拟电视用户接受数字电视,就必须突破当前数字节目内容少,节目定制不灵活的弊端。另外,也要加大在单向网改造上的投入,以满足消费者对双向交互式数字服务的需求。
(5)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旺盛
随着大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日趋饱和,占全国企业总数超过98%、GDP比重超过50%的500多万中小企业,由于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迅猛增加的IT需求,一直成为IT市场上不容忽视的生力军。众多IT厂商甚至电信运营商都纷纷把新的市场增长点锁定在这片“蓝海”。除了厂商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小企业解决方案外,以中国电信为盟主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和“商务领航”活动更是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推向了高潮。
IDC通过多年的持续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其实并不简单。处在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其行业特性需求非常明显,并非简单的“大一统”的简捷版中小企业解决方案就能解决。同时,中小企业面临“缺钱、少人、信息化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相对于自身具有很强技术实力的大企业,其对IT服务也有更高的期许。
IDC预计,我国中小企业IT投入到2010年将达158.7亿美元。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信息化注定会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赛跑。厂商需要足够的实力和耐力,并从中小企业的切实需求入手、推出适合不同细分行业的、产品标准化、服务简单化的产品组合,并配合大规模的宣传推广,才能最终跑赢这场比赛。同时,我国地域辽阔,行业众多,如何从8000多家渠道伙伴中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也是中小企业策略成败的关键。可以预见,一场更为激烈的渠道争夺战将在2007年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舞台上演。
(6)统一通信前景看好
随着全球化和企业应用的复杂化,融合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成为企业智能通信市场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分别单独维护语音和数据网络使得企业的成本大幅度提高。此外,企业内部统一信息(邮件、传真、语音留言)、即时消息系统、多媒体会议、VoIP以及个人与企业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新的应用,也将在一个融合的网络上实现。因此,“统一通信”正迅速推动IT、通信的融合。IDC认为,统一通信将成为2007年市场瞩目的热点。
同时,统一通信的相关系统和设备正在逐步成熟起来。IDC预计,2010年,全球市场仅统一信息(邮件、传真、语音留言)这一项解决方案市场将有望突破6亿美元,企业即时消息市场将超过9亿美元。
在我国,统一通信市场正处在萌芽期。尽管如此,各个厂商对我国的市场前景还是非常看好,思科、AVAYA、阿尔卡特、微软、IBM都积极地在我国进行产品推广和市场培育。标准的统一、安全问题的解决、我国企业对统一通信理念的接受与实际应用,这些都将成为未来两年统一通信市场的巨大推动力。
(7)奥林匹克为电信提速
尽管关于3G是否过时以及4G才适合我国等争论持续不断,但无疑目前只有3G产业链相对成熟,而2G网络显然不能很好地支撑数据服务,因此3G的部署只是时间问题。同时,由于3G投资巨大,并非所有用户都会使用3G服务,因此部署将从大型城市开始,这其中奥运会承办的城市如北京和青岛将会是首批提供3G服务的城市。3G手机用户将高速增长,IDC预计从2006年~2010年3G手机的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4%。不过,2G手机仍然将占据主导地位,3G对2G的替代需要更长时间。
其他一些先进的通信技术如WiMAX也将在奥运会的推动下进行部署。不过由于其产品的不成熟性,2007年这一技术还不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更多的将只是作为无线的接入方式之一而存在。基于WiMAX的语音服务的蓬勃发展尚需时日。
(8)新农村IT市场需求将不局限于PC
2007年我国5~6级城市将迎来一个整体IT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这个市场将不仅是简单的PC需求应用,IT设备将广泛应用到农村各个领域,如种植管理等。
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我国政府的下一个工作重点,而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更成为重中之重。
2006年上半年IDC中国PC城市级市场季度跟踪数据显示,目前我国4~6级城市的PC出货量已经基本和1~3级城市持平,且同比增长率明显高于1~3级城市。IDC认为随着厂商逐步将PC推入4~6级城市市场,加上政府推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农村先进党员远程教育等项目,我国4~6级城市市场的IT信息化认知程度将迅速提高,2007年整体硬件、软件、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也会逐步显著,2007年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将逐步进入集成化、系统化阶段,而整体的解决方案也将成为农村信息化的推动力量。
(9)IT安全市场2007年开始残酷整合
随着2006年增长黄金期成为过去,我国IT安全市场将逐步进入整合前期。一方面,我国IT安全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增加,开始在各个子领域内出现拥有市场优势的厂商;另一方面,多数主流安全厂商内部出现大规模的人员变动和资源的重新分配,这为下一步资源整合奠定基础。
IDC预计,2007年将是我国IT安全市场残酷整合期的开始,具体表现为:
●更多强势的网络设备厂商加入我国IT安全市场。他们拥有良好的用户基础和销售体系,将会以吞并的方式快速建立产品线,并且自身强大的技术能力也使其足以快速延展新兴产品和市场。这些厂商更多的将集中在产品化程度高、市场规模大的安全硬件子市场,比如防火墙硬件市场、入侵检测与防御硬件市场等。这将逐渐威胁到传统的主流安全厂商。
●形成更多的安全战略联盟。在某些安全子领域占有优势的厂商开始组成一些虚拟的“战略联盟”,这种“战略联盟”通常是松散的,他们之间相互以OEM或者总代理的方式延展产品线。同时,他们也相互利用对方的成熟销售体系和用户基础,以赢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空间。这将使一些非主流安全厂商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
2007年,预计我国IT安全市场相对于2006年将增长25.3%,市场规模将超过7.164亿美元。传统的防火墙硬件、入侵检测硬件和安全内容管理软件市场仍然保持领军的地位,而新兴市场将逐步取得一定的市场占比,这些市场包括统一威胁管理(UTM)、SSL VPN和安全内容管理硬件。
(10)IPTV逐步启动
IPTV在2006年已经启动,IDC预计在2007年将会有更多的商用,同时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联合运营模式将成为广泛接受的模式。
尽管这一市场将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但由于用户基数较小,2007年还不会出现市场的暴发性增长。然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由于IPTV带动的产业链相当长,以及考虑到我国拥有3亿广大电视用户群体,这些将带动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因此以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为代表的运营商推动仍是主要的驱动力。而另一方面,该市场面临的挑战包括用户需求、有效的内容提供以及政策的管制。除此之外,服务提供商还面临其他的挑战,如技术标准、网络能力、QoS。
2007年,IPTV服务将不限于完全基于IP网络架构,其他类似的服务还有基于光缆的IPTV服务和类似于互联网电视的IPTV服务。尽管严格来讲这些都不是真正的IPTV,但由于提供类似的服务,实际上对用户而言呈现出相似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