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当年红军开办的无线电训练班发展而来。春秋数十载,其中有多少故事?
征程
1931年初,红军在江西开办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这个训练班,既是人民军队通信教育史的开始,也是后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发源。
据介绍,西电发展经历三个重要阶段:
1931年至1958年--诞生与成长阶段,培养了革命战争急需的通信人才。
1958年至1978年--突破和攻坚阶段。以迁校西安为标志,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单纯培养通信设备的使用维护人才向教学科研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实现了自主创新,突破了当初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技术封锁。
1978年至今--改革与创新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推进了学校规模、层次、开放、交流等各项工作,学科体系逐步完善,科研、教学齐头并进,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格局得以确立与巩固。
数十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肩负民族振兴使命,爱党爱国,求实求真,图强创新,奋发向上,形成了鲜明的办学风格。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8100余人,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等14个学院。
沃土
2008年9月,"神七"任务总指挥部7名成员亮相,其中副总指挥阴和俊、王志刚是从西电毕业的。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嫦娥工程的幕后英雄上。这一次,除了副总指挥阴和俊、王志刚继续吸引人们的目光,1988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副总设计师张荣桥也引人注目。
如今"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工程",以及正在实施的中国空间站工程,不乏西电人的身影。
如果说,在1966年前隶属军队序列,西电培育的人才是服务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那么改为地方建制后,西电培育的人才更多的是服务社会,服务民族电子工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培养的人才中,多数是电子信息领域的专门人才,其中产生十多位两院院士;产生了多位大学校长、研究所长,以及许多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产生了近百位解放军高级将领和一批国防科研项目与工程的带头人;涌现出一批企业家、商界精英,以及电子与信息工程技术人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以民族电子信息产业为己任"的旗帜下,面向国防现代化、国家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在电子信息领域或相关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雷达、天线、通信、信息安全、电子对抗、微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方向
2003年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奋斗目标,开展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三个理念、四个兴校、一头两翼一保障"的发展理念与思路。
"三个理念"即"先进的教师理念、先进的教育目的理念、先进的治校理念";"四个兴校"即"观念兴校、学术兴校、人才兴校、管理兴校","一头两翼一保障"即"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为两翼、管理与后勤作保障",制定了面向2020年、2040年的"两大步、三小步"战略发展规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段宝岩说:"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是我们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也是全体西电人的梦想和期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治亚说,回顾西电发展历程,虽历经坎坷却始终不畏艰难,坚定前行,一路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取得辉煌业绩。"我们坚信,只要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砥砺奋进,一往无前,西电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