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凭借IM小企鹅,几乎Hold住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场面,并Hold出了一个大腾讯帝国。在互联网的初始阶段IM小企鹅可以凭借先发的社交属性网聚人心,能不费力气地Hold住整个场面;但在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时代,IM已经不足以支撑其走向未来。
2011年3月,腾讯公布的2010年全年财报显示,全年总收入196.460亿元,同比增长57.9%;净利润80.536亿元,同比增长56.2%,未见衰减。
腾讯凭借IM小企鹅,几乎Hold住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场面,并Hold出了一个大腾讯帝国。在互联网的初始阶段IM小企鹅凭借你社交属性网聚人心,能不费力气地Hold住整个场面;但当社交网络与移动互联时代全面来临之时,更多实力厂商也具有了较为成熟的社交功能,并且在移动市场做得独辟蹊径,腾讯将凭借什么才能赢取未来?
“小青年”腾讯
腾讯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逐年看涨,且已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巨擘。但3Q大战中,腾讯表现出了其脆弱和不成熟的青春期心理侧面。马化腾套用狄更斯名句致信全员,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也没有最好的时刻,让我们放下愤怒,让我们保持敬畏,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
或许,正如马化腾所言,当腾讯回首过去十二年的日日夜夜,无论记住的是劳累、是委屈、是无奈、抑或是深入骨髓的乏力感,但对于青年腾讯而言,都希望能再过12年,回首看到自己青春期成长的历练,以及那些走过的坚实脚步。
这就是成长的困惑与挫折,不得不去面对。相较历经百年沧桑浮沉的IBM而言,腾讯无疑正处于其绝对意义的青年时代。再过十二年也好、再过二十年也罢,都只是日历上逐年跳动的一个数字与节点,对于腾讯,如何在青春期内学会拥有广阔的襟怀,放宽视野地去学习国际伟大企业的思想与品格,而非利益均沾,才更为重要。
今年,腾讯已在一片骂声之中,转型谋求开放。但是有业内人士分析,能感受到像腾讯这些拥有上万员工的大企业,惯性非常之大,虽然脑子可能已经在想着开放,但是从执行层的角度,这种封闭的动作还非常明显。
垄断帝国骂名
腾讯的企鹅帝国,同时也被称为垄断帝国。业内人士纷纷指责,腾讯是创业公司的拦路虎,互联网业界绝对不乏很多公司对腾讯恨得咬牙切齿。
腾讯果真是个遭人恨的公司?
虽然腾讯被视为中国少有的走出自己独特发展模式、并且完全超越了国外被模仿者的企业,但随着时间过去,腾讯此前成功模仿ICQ并进行二次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基础业务免费+增值业务收费道路的话题已然不再被业界称道。
相反,腾讯扼杀创新的骂名却一路延续。
看这些年全球互联网业的风云变幻,Yahoo日渐势微,Google拔地而起、Facebook悄然蔓延,新的互联网形式不断汹涌而至。与此同时,腾讯 QQ十多年来一直攥着最广泛的用户资源,试图将QQ这个平台打造成最赚钱的机器,而当不断有人在质疑QQ能否再玩出新花样的时候,QQ的模仿都做得让人瞠目结舌。
甚至有人因为愤慨腾讯的模仿行为,不禁列举出了腾讯模仿的诸多“罪证”,如腾讯QQ模仿ICQ、腾讯TM模仿MSN、QQ游戏大厅模仿联众、QQ对战平台模仿浩方对战平台、QQ团队语音模仿UCTalk、腾讯拍拍模仿淘宝、财付通模仿支付宝、QQ拼音输入法模仿搜狗输入法……甚至不能穷尽。
有分析人士指出:业界咒骂腾讯的原因还不在腾讯模仿行为本身,更在于腾讯的模仿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换而言之,腾讯并非凭借货真价实的技术水平与被模仿者比拼,腾讯几乎每次取胜都是靠着其不可撼动的庞大用户基数,这种失衡的较量,或多或少都让腾讯显得胜之不武,于是腾讯每每获胜也都只是一如既往地忙着闷声发财,而对这些耳际的质疑与骂声充耳不闻。
对此,腾讯方面表示十分委屈:“腾讯的产品和业绩不是靠模仿就能做出来的,进入一个领域不等于抄袭和模仿,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很多产品都是借鉴的美国成功模式和产品。把所有的责任和批评全集中在腾讯身上有失公允。”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模仿中有创新,能捉住用户的喜好,腾讯也是有很多专利的。飞机是美国人最先发明的,那我们能不能去苛责说现在世界上所有的飞机都是模仿,毫无创新。世界上聊天软件数不胜数,包括世界级微软公司的MSN。可几乎只有腾讯一家公司能通过聊天大规模盈利,这也是它的一个不可否认的创新。其他很多公司做聊天软件的公司大都亏本,赔钱赚吆喝。
有专家分析称,当我们把腾讯和深圳的高新产业放在一起思考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毫无疑问,腾讯一直在模仿,也一直在前进。再纵观这一时期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多数完成了模仿时期的原始积累,以华为、中兴通讯、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创新的高度。
或许很多人一提到模仿,就会想到山寨和抄袭,于是对模仿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然则模仿绝非单纯的抄袭和仿制,施夷长技以制夷,模仿更深刻的内涵在于学习,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我们承认,大量山寨产品的出现让模仿一词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不过互联网却是个特例,通过模仿国内外成功产品服务和网站,再加以改进,稍微创新,不用完全开发全新的产品,既节约成本,又缩小运营周期。这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虽然说互联网还存在大量急功近利的盲目模仿,但是不能不承认模仿在某种程度上对互联网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国内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大多源自对国外的模仿,不能随便说谁抄了谁。而且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想实施多元化,腾讯有足够的资金和用户基础实现多元化业务。创新和模仿都是一种寻求成功的手段,成功的创新往往是从模仿开始。模仿创新促进了模仿创新者的创新活动,客观上也推动了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细化与变革,是值得提倡的,当然这要以不侵犯前人的权利为前提。借鉴模仿别人的成功理念和经验模式,并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其实就是一种创新。
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几乎都是在模仿中创新,腾讯不是唯一。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公司以垄断的形式模仿,的确会扼杀中小型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但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开创,往往也是从模仿大公司开始的。如若单纯认为腾讯的模仿行为扼杀了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有失偏颇。
再看团购、网游、博客、微博等这些商业模式,其初创者均来自海外。这无非是把一些海外成功商业模式引进中国,充其量只算作是早期模仿者,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这些商业模式纳入到自己的创新之中。腾讯在模仿创新中的胜出的原因,除了用户基础优势外,还有就是二次创新,植入了更受欢迎的元素,品牌号召力也使腾讯拥有强大竞争力。
与此同时,腾讯虽然依托其根基IM,网聚了人,继而不断延伸到各个细分产业或领域。但腾讯在不少领域也始终难敌该领域的大腕,仔细观察,不难看出这些细分领域背后都有互联网大牌厂商做后盾,可见腾讯在与互联网大牌公司交锋中,用户基数优势并不是永久的护身符。如门户、微博领域始终不如新浪;财付通模仿支付宝但并无能力超越;拍拍网至今难敌大树淘宝网,甚至相差悬殊;搜狗输入法依旧是众多网友的首选输入法,用户的青睐和满意程度很高。可以说,真正成功的企业即使被强大的对手模仿,依旧能坚守住行业的鳌头。
正如优视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俞永福所言:“在PC上,腾讯除了聊天软件做到行业第一,其他十几个软件没有第二个软件做到行业第一。腾讯对于BS业务有很强的压力,但是对于CS架构,腾讯在浏览器、安全、下载、音乐、视频等十几个软件细分市场,没有一个软件做到行业第一。”
对此,腾讯方面回应:“腾讯提供产品的目标并不是打败谁,而是基于用户需求提供自己的产品而已。”
在俞永福信心满满之时,背后发生的故事是,今年UC用户下载使用某个版本的UC浏览器后,弹出一句话“请用比UC更快的手机QQ浏览器吧”。在一些用户向 UC反映了这种情况之后,当用户再下载使用UC浏览器时,会弹出另外一句话“UC浏览器,就是比你快。”这话显然是说给竞争对手听。腾讯方面表示,“除了腾讯,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想做成全能型公司,这是不是腾讯一家的行为。如新浪除了门户,也做了短信、博客、微博,现在新浪也在尝试做社区。”
的确,当俞永福自豪地讲出“今天中国的手机如果不预装两个软件,可能对销量有影响。UC的浏览器软件和QQ的聊天软件,这是所有的手机标配的软件”,也随即迎来了危险时刻。
UC浏览器早已成为了腾讯在移动领域的竞争对手。伴随着业界一种“UC浏览器的用武之地只在传统手机,而在智能手机时代将难以施展威力”的论调之下,UC的处境确实没有先前那般高枕无忧。
但或许俞永福对腾讯只能表达不屑:“腾讯发展十几年了,不用那么害怕它。找不到腾讯第二个软件做到行业第一,如果做一定顶多是行业第二或者第三。所以,在软件上专业性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市场用户对于品牌其实最缺乏忠实度,用户使用QQ聊天的同时,也使用百度的搜索,使用淘宝的购物。而这三家恰恰是互相死掐的对象,但是用户根本不关心这些,谁做的好就用谁的产品。因为产品价格等于0,都是免费的,所以互联网激烈的核心原因就是价格等于0。故此,对于互联网大的企业不必那么去有压力,尤其是在专业的领域里面。”
有业内专家表示:任何一个创新都不能排除会被模仿,不论是苹果的产品还是微软的产品,模仿者不计其数,但最后都没有超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模仿者没有创新,只是简单的模仿。虽然腾讯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基础、投入大量的宣传推广,但在一些产品上腾讯由于缺乏二次创新,所以也始终难以问鼎桂冠。
腾讯攻入门户城
原本三大门户的阵营,由于腾讯的加入,改写成四大门户。或许正因为腾讯攻入门户城,才让新浪越发的不安,并谋划着升级。其实,腾讯自身的IM本身就具有比门户更高级别的媒体属性。
有业内专家表示,其实,新浪要不要升级是个问题。虽然新浪自身主动在进行升级,但有一点我们需要看到,在传统领域应该有一个老大,老大犹如发电厂一般,不需要总跟着进化。如果没有人侵略它的地盘,能够有很稳定的广告收入,就可选择守城。因为新浪所在的门户领域已经足够稳定,新公司基本进不去。而新浪则主动选择了进化,此前先是锦上添花,弄了博客,后又开发微博。但其实有专家指出,新浪的名人博客和名人微博都是“伪2.0”,虽然新浪通过它们赚了不少钱,将微博与其在国外的鼻祖Twitter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Twitter所包含的代表互联网发展新趋势的要素,新浪微博身上鲜有,可以说新浪微博学了其形制,但远不能传神。
腾讯为腾讯网招兵买马的情景还依稀在目,当时为充实内容团队建设,腾讯聘请《南风窗》离任主编陈菊红担任腾讯网总编辑,同时从新浪、网易和搜狐等传统门户挖来了约500名财经、文化和科技频道编辑,而当时网络媒体的老大新浪网也不过才600名编辑。
业内对于腾讯网进入门户唱衰之声此起彼伏,认为腾讯的用户质量不高,与做严肃新闻新浪网吸引高端人士截然不同,腾讯网的受众人群也是乌合之众,难以获得高端行业广告主的青睐。但是经过“奥运一役”,腾讯网顺利走入门户的主流行列。据当年来自尼尔森额公调研结果显示,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获知奥运首枚金牌信息的16-30岁主流网民中,58%是通过腾讯获知的首金信息,遥遥领先于新浪、搜狐等其他门户网站。从中可以看出,在Web2.0时代,第一时间获得信息,越来越被网民看中,第一时间成为第一生产力。谁能在第一时间满足网民,网民就转向谁。在奥运会的网络信息服务中,腾讯掌握了“第一时间”这个制高点。
信息时代,时间就是金钱,“第一时间”就是第一生产力。第一时间并不是简单的“快”,而是强调直接,即一站到位。腾讯以即时通讯为基础,第一时间贴近网民,将间接的信息,变成了直接的信息,赢得了青睐信息快餐的网民。1.0的门户,好比信息和网民之间的媒人,是信息与用户之间的中间媒介,往往求大求全,把自己搞得很复杂。2.0的门户,媒体不再是主角,不需要把自己弄得很复杂,自己可以隐形在后面,让信息和网民直接“谈恋爱”。像首金信息,与新浪等大型、复杂的媒介信息比,虽然简单,但由于贴近网民最关心的事情,所以受到了网民的欢迎。从网络奥运报道竞争中可以看出,腾讯具有为用户服务“一站到位”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除了腾讯网之外,腾讯QQ本身也是一种媒体。如果从门户角度讲,腾讯可以说完全开辟了新式门户,腾讯QQ不是新闻门户,但却是2.0 时代入口的平台,大家因为即时通讯而汇聚其中。新浪门户则仅是基于新闻内容的媒体。新浪的死胡同在于何处?比如其做新闻,新闻不可能让别人去发布,尤其是中国政策环境下,2.0媒体则以SNS交往为主,传递消息和信息。据此,我们看到门户的特点和所长,确定了其将在未来互联网中处在什么位置。
业内人士分析,腾讯虽然也弄了微博等产品,但是都还不成气候。其实腾讯IM本身就是新媒体,不能简单将其电子商务化。IM实为2.0时代的媒体,这种媒体不是以新闻为诉求点,而是以人们的交往为重点。换而言之,要从IM内容生成的模式来看,这是用户自己生成的模式,主动交流,而非发布。
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腾讯微博做得没有新浪好,但腾讯的IM倒确凿无疑是2.0媒体,可以被认为是比门户更高的阶段。但其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种媒体在与商务合流的过程中,出现了受到平台与增值业务分离强烈影响的新模式。而这种模式,对新浪而言是很难做到的。
门户最开始走媒体模式,即获取广告收入,但后来门户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服务的道路,朝向游戏、短信、邮件等方面转型。在媒体属性上,新技术带来新媒体形式。
在从1.0到2.0的转变过程中,但其实新浪也没有完全跟上,因为新浪的名人微博,其实是拿1.0的思路搭载在2.0的媒体上,远没有学到Twitter 这种级别媒体的精髓。SNS社区方面也算是媒体的一个重要属性,但中国无论是SNS网站还是门户的SNS尝试,都处于落伍者队伍。
从服务属性上看,门户朝着短信等电信增值业务、游戏为代表的网络娱乐,以及商务等领域做了不少尝试。按理说,门户不一定非要只走媒体这条路。商务潮流中的赢家大都是要建立平台,并将平台和增值业务进行区分,进行开放。对中国这几大门户来说,他们都谈不上开放。
从腾讯今年来的动作来看,腾讯的调整有一定的新意,提倡所谓开放的同时,对其商业模式产生的影响是之后需要关注的重点。
腾讯此轮开放调整并非是完全被动下的举措,也有着主动调整的行为,并且主动调整遵从一定的行业发展逻辑背景。即使没有3Q大战,也会有这轮调整。
实际上是苹果和谷歌这种新式发展模式给腾讯在思想层面上造成的巨大冲击,退一步说,如果将模式都暂且抛开,腾讯所追求的应该是什么呢?增值业务是最能拉升腾讯股价之处,但在腾讯名下,增值业务比重并非占据最大比重。游戏才是占到最大的业务,但增值业务对其来说战略性毋庸置疑。
同时,腾讯面临一种选择,过去是自己来做增值业务,因为腾讯自身便有较大的研发能力。现在变成与大家合作来做增值业务,这也是腾讯作为本刊门户说栏目所列举的几大门户中最特殊的地方。如,新浪一把抓,完全为封闭模式,它做博客绝对不是合作的模式,而是排斥的模式。搜狐、网易亦是如此。腾讯此轮调整正在出现不一样的地方。首先,腾讯的增值业务已成长起来,这就已经比其他门户领先一步。其次,成长起来的增值业务面临十字路口。有可能延续过去的封闭路子来做,还有可能就是和大家一起做。要想找出这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就需要将腾讯与苹果和谷歌进行比较,换句话说,开放和封闭的度对腾讯来说是个现实问题。是像谷歌那样选择完全开放?还是像苹果一样有限制地开放?
谈到开放问题,如网易、搜狐等门户还只能是探讨阶段,还没有成型的平台。而腾讯则明显有平台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区分,这为其开放提供了先决条件。但腾讯开放的底线如果过高,也将让开放流于形式。
此前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说新浪、搜狐是一种中央集权式门户新闻传播模式,那么腾讯则是一种典型的Web新闻2.0传播模式,即互动式、社区式、聚合式、个性化媒体新闻传播,这点与网易有些类似,也不谈谁革谁的命,但腾讯的崛起却能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Web2.0时代,社区用户产生的阅读需求,带动新媒体的成长。马化腾曾表示“腾讯网是典型的以社区聚集用户,以内容满足用户,反过来以用户成就社区”,即在线生活3C模式:围绕已经形成的社区进行全面的业务布局,为社区用户提供信息获取、沟通、娱乐、商务等全方位的互联网内容服务。
其次,强大社区用户+全面业务布局给新闻门户带来新的传播和经营模式。传播模式上,腾讯通过桌面迷你门户带动广泛的流量与收益,开拓了“门户+IM+网络广告”的新模式。其实,桌面近两年一直是互联网公司的必争之地,微软利用IE、MSN来争,效果都不明显,因为没有强大的、极具粘度的社区用户为支撑。腾讯网的迷你首页、很好地借助了桌面资源、网络社区用户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的聚揽大量的人气。同时,广泛的业务布局也为实现收益提供了更多触点:经典在线广告、富媒体广告、客户端广告、定制广告(依托IM、游戏等)、邮件广告等多元广告模式,创造了广阔的盈利前景。
再次,媒体互动性在未来存在相当的发展空间。腾讯网之前曾接连推出如QQ订阅新闻、QQ新闻连线、新闻竞猜等功能或板块,一方面为资源整合提供了平台,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用户对新闻自主性的参与提供了可能,开创了Web新闻2.0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平民化的新闻内容。从门户的新闻属性来讲,与新浪、搜狐的精英化倾向相比,腾讯的平民化特征更为显着。平民化视角,为腾讯网赶超传统门户,提供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