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中,我们见多了行业竞争尘埃落定后两大对立巨头并驾齐驱的例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麦当劳与肯德基,耐克与阿迪达斯……不能绝对地说互联网行业巨头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但相对传统行业来说,互联网的确有此一说,比如搜索引擎,百度之后,Google举步维艰;IM领域,QQ日益强大,MSN日渐式微无甚作为,其他IM就算那特顽强还没倒下的,不过是垂死挣扎;C2C淘宝一家独大,拍拍之流唯一能做的就是争取市场份额提升几个百分点好挣回点颜面,当个老二心满意足,至于ebay,早已被归入昨日黄花,还被卖来卖去,命运多蹇;正在兴起的微博,新浪在最短的时间里冲刺摘取了NO1桂冠,如梦方醒的张朝阳以40好几高龄在后面撵得跌跌撞撞满头大汗还是心有余力不足……在互联网行业,第二第三以及末流之辈就算还能生存,但市场份额已经相当狭小,玩玩而已,都不再心跳了。
互联网行业的这种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因素:
1、网民是以群体性而非个体性存在:口口相传的病毒式扩张和用户的从众心理可以让品牌营销信息迅速传递到大范围用户群中,使得某品牌可以在短期内影响批量用户。然后马太效应发生,使得这种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下来。后来者再要追赶,已经相当吃力。
2、互联网产品具有较高的使用成本:用户使用某网站,通常要经历注册、登录、发布等复杂流程,如果一个网站能满足用户对该类产品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需求,他就很不情愿再费时费事地去别的网站使用同类产品。比如微博,用户维护好一个微博需要花很多时间,除非是工作需要,否则大部分用户不可能同时经营好2 个以上的微博。此外,大部分互联网产品设计的黏性机制也令用户转移变得困难,比如功利性的积分机制。
3、互联网公司扩张不受时空限制:有时候我们在一个中心城市的闹市区会同时发现麦当劳和肯德基比邻而居的现象,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多数情况下,是只有麦当劳或者肯德基,这就是传统企业扩张成本受房地产等现实因素影响,而用户的需求可能是随时随地的,因此市场需要多个巨头来满足不同地域的用户需求。更为滑稽的是,正因为麦当劳肯德基的扩张速度跟不上他们品牌的影响力传播速度,导致很多年前内地的二三线城市就兴起德克士、麦肯鸡之类山寨洋快餐,活得那是相当地滋润。但是全天候在线的网站却潇洒地脱离了时空这一要命的限制,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只需要一个域名,全中国都可以划为你的版图,理论上不存在空白市场而给予竞争者机会。
4、资本的力量:互联网作为新兴产业,投资回报丰厚,回报周期较短,资本大规模进入,用烧钱的方式烧出一个又一个传奇,个个憋足劲要烧个NO1,其推波助澜之猛烈,叹为观止。
以上几点,反过来给予想做大的互联网公司如下启示:1、针对批量用户群,网络营销制造口口相传的扩张效应;2、产品做好用户体验并设计黏性机制,想方设法圈住用户;3、钱,钱,钱。
互联网的“唯第一论”是网站经营者做事的思维基础和战略方向,就算你只是一个niche网站而且目前盈利不错,也要想方设法做你哪个niche领域的NO1,方为长远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