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联合学院是1987年经西安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正式成立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院校,现有医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农林学院、国际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近50个专业)以及国际交流中心、职业技能中心、中专部和基础工业研究所等4个教学研究机构。
2000年5月,陕西省教育委员会授予西安联合学院“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称号;2002 年12月,西安联合学院的办学理念得到了西安市教育局的认可,并被授予“助学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5月,西安联合学院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联合评为“陕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在2009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西安联合学院又凭借硬件与软件的综合优势喜获“最具潜力十大教育机构”殊荣。
在众多的荣誉中,西联人没有骄傲,西安联合学院始终如一地坚持把爱融入教育,用亲情、真情,精心营造有志青年的求学乐园,用毅力、实力,执着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顶尖品牌!
师出名门 才高天下
成绩是无声的语言,人才是最好的营销。西安联合学院一路风尘一路欢歌,用实力诠释了自己真正的办学特色与办学魅力。西联的“掌门人”, 同时担任着“中资教育投融资理事会”常务理事等一系列社会职务的陆兴渭董事长对记者说,学院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规模,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学院拥有一支组织结构合理、思想政治达标、学术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因为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学科建设,都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做坚强的智力保证。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西安联合学院不仅吸收了一大批年轻的,拥有创新型思维的青年教师,还组成了由国学大师霍松林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何炼成教授担任主任委员(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韦苇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志刚教授(原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和其他十余名专家教授担任委员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习的各个环节随时进行检查、监督、指教,充分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教学相长 不断创新
所谓“活教育教人变得灵活,死教育教人变得呆板”。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西安联合学院摸索总结制定了双学历、“4+8”以及多方位取证的独特的综合培养模式。西联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在教育模式上将“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 第二外语”的4项阳光技能教育与“公关礼仪+汽车驾驶+演讲口才+硬笔书法+理财投资+家庭经营+国学+职业生涯规划”的8种阳光素质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生存和生活本领的目的,也为学生以后的辉煌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是凭借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法宝,西安联合学院才得到了家长以及学生的肯定,使学生把厌学、难学转变成了爱学、易学。这不正应了那句“该教的是思考的方法,并非思考的结果”吗?
综合培养 内容丰富
西安联合学院坚持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育人,积极开展歌咏比赛、演唱活动、影视评论、书法、摄影评比、体育竞赛和野营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大力倡导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到“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每月体育有比赛。”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生活品味,满足了精神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全程设计 稳定就业
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物尽其用”,西安联合学院始终把学生的就业安置当作全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程设计学生就业生涯。西联为了拓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渠道,经多方协调,西联就业指导部门与教育、劳动保障等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在院内设立了导游证、会计证、外销员证、执业药师证等18种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中心,负责为学生办理相关从业证书,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西联的新生一入学,学院就紧紧围绕“就业、创业”这个主题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果断采取“理论和实践并举,文凭与技能并重”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采取“定向委培、订单教育”方式,让学生“带薪实习、就业无虑”,为毕业生就业竞争增添了实践应用环节的砝码。学院就业安置办还经常聘请专家及用人单位人事主管定期来校,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转变、具体工作特点和要求等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为自己设计好未来的择业道路,从而使学生放下包袱,信心百倍的迎接学习生活的挑战。在经过一波又一波地反复锻造,从西安联合学院毕业出去的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如大江东去浩歌千里,莽莽苍苍无际崖;似九天狂飙挟雷掣电,风风火火有豪情。西安联合学院万余名师生正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斗志昂扬迈向前方,全力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顶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