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疑似京东商城与供应商关于“供货商须保证京东商城20%的毛利,且毛利总额不低于100万元;供货商还须向京东缴纳20万品牌服务费”的协议内容曝光。
相关协议曝光后,引起了很多供应商的强烈反应,甚至有供应商详细罗列了“最低进货价”“京东商城向供应商要求保底返利”“京东商城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京东商城还向供应商收取广告费用”等京东商城对于供应商的霸王条款。
有相关报道称,与京东商城合作的某供应商透露,“2010年初,与京东签订合同时,费用并不高,也没有进场费,但自从2010年下半年,京东各种费用纷至沓来,但由于我是大供应商,这些费用因为没有强制缴纳就没交。到了2011年,京东要求供应商必须缴纳10%至20%的毛利保证,同时缴纳进场费,小一些的供应商就交20万元,我们与京东协商后,只交了不到5万元。”
“电商发展到现在,来自资本方面的压力都很大。京东也不例外。”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京东商场在物流方面的烧钱已经让它承受压力。现在电商企业的竞争激烈,京东在资金链方面也吃紧,它对利润方面的渴望也日渐增强。
对于人均毛利能够判断出电商企业的竞争力这一论断,当天参与讨论嘉宾大致持两种态度。一种观点认为,人均毛利是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之一,要想清楚地分析和辨识某一电商的竞争力还需要多维度的数据。以兴长信达创始人及董事长刘磊为代表。
持相似观点的还有速途传媒机构创始人兼速途网CEO范锋,他指出,目前这个领域的上市企业还不够多,相关的运营数据准确性是要打折扣的,有的数据甚至可能不足为信;另外,由于发展阶段和战略不同,业绩表现的差异也可能非常大,所以,他认为从数据方面分析电商企业竞争力非常难。
而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李方庭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京东商城之所以与供应商有这样的协议,一方面京东希望通过供货商提供低价商品维持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保持自身利润对京东自建物流系统、平台维护及宣传等环节的资金支持至关重要。
事实上,协议公开后,业内人士都对协议内容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在电商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京东商城的做法会不会让供应商知难而退,转投他家。
众所周知,网络购物一直主打价格优势,目前来看,价格依然是电商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也正是这种无休止的价格战,让很多电商企业形成了“赔钱卖吆喝”的发展模式。
莫岱青认为,京东商城现在抬高价格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现在电商面临的问题是需要考虑到盈利。
然而,提高毛利,增加服务费也许可能获得更高的盈利,但是,这也将势必把电商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带入困境。
对此,李方庭分析认为,由于京东与苏宁、国美等一级代理商相比销售量有限,其百亿元的销售规模和后者千亿级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而同级别的电商方面,尚未对供货商实施类似的高要求,这势必会驱赶部分供货商撤出京东,转向其他平台,或影响其未来发展。
莫岱青也同样表示,京东现在的举措会引起供货商的反弹,给供货商造成很大的压力。不排除有些供货商会接触与京东商城的合作。
由此可见,通过压榨供应商获得更高的盈利并不是两全其美的方式。“电商要从不断烧钱中走出来,回归到产品本质以及服务上来。”莫岱青说。
李方庭表示,当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这直接引起电商间的“价格战”,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用户群,因此,从长期看需要以优质的服务来获得用户的青睐,而毛利、服务费的上涨只能够缓解赔本卖吆喝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对毛利、服务费用的贸然上涨或会造成供应商、用户的流失,使前期的经营成果付诸东流。
星梦购物商城(www.xingmengshopping.cn)杨勇认为对于企业的精细化运营和管理的执行,在不同电商网站之间存在差异。除了市场、人力及各种成本外,电商企业还应注重在营销、商家谈判过程方面的成本控制。整合营销和用户数据深入挖掘需要加强,因为这会让市场投入费用有事半功倍的收效,一定要控制住采购成本和资金周转速度,注重多方面应的成本和数据合理优化服务客户成本,售卖产品安全性的法律成本,政策导致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成本,品牌资产增值及维护成本,品牌危机管理成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