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9个交易日的停牌终于有了眉目,昨日晚间阿里巴巴对外宣布,拟对B2B上市公司施行“私有化”。因该交易的提出处于阿里巴巴与雅虎谈判期间,业内在腾讯微博上对此事的观点不一。
公告称阿里巴巴集团拟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对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实行私有化,据了解阿里巴巴集团持有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73.5%的股权。一旦实行该交易将涉及大约190亿港元,目前阿里巴巴董事会正在评估这项交易提案。
据了解,13.5港元的私有化要约价格与阿里巴巴B2B公司于2007年11月的上市发行价持平,该价格比停牌前最后6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格溢价60.4%,比最后1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溢价55.3%。
阿里巴巴B2B公司CFO武卫对此解释称,13.5港元的回购价,一是参考了阿里巴巴的交易历史价格;二是参照了具有可比性的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三是与过去三年香港私有化的市场基准比较,市场溢价都介于25%至47%之间。武卫认为,13.5港元的价格是具有吸引力的。
不过对于采用与上市发行价持平的退市价格,业内观点则表现激烈。富昌金融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赵彤彬认为,阿里巴巴私有化亏的是股民。他表示阿里巴巴正式宣布私有化,且用发行价回购,低位入货者当然喜出望外,但也让此前高位介入者失去了分享阿里未来的机会。
不过5G咨询创始人洪波则认为,13.5港元已经比之前价格溢价不少。而若不私有化以阿里巴巴B2B目前的走势,已经很难再回到昔日的高峰期。
2010年以来阿里巴巴B2B股价从18港元逐渐开始滑落,截止停盘前阿里巴巴B2B股价9.25港元。据财报显示阿里巴巴B2B净利润同比下滑6%,付费会员数也正在减少。2011年阿里巴巴B2B付费会员76.5万人,相较2010年80.9万同比降5.4%。
对于阿里巴巴的私有化,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有另一种解读。他表示阿里巴巴B2B上市后股价高开低走,而后又持续低迷,如今退市价格却与发行价相当,这相当于“上市五年使用了(股民)为其带来的几十亿美元无息贷款”。
若沿用上述逻辑,阿里巴巴B2B更像是一个自己不要钱的但却吸钱的壳子,问题是它所带来的“几十亿美元无息贷款”用哪了?
马云曾表,阿里巴巴B2B是大哥,是个泥腿子,弟弟妹妹们上学都靠他来供;淘宝是妹妹,可以拿着大哥给的钱买花裙子,已经初中毕业,将来要念复旦大学;老三是支付宝,才上小学,但它最有志气,要在未来扛起养家的重担,大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供他上美国的哈佛。
而如今在阿里巴巴B2B退市之前,“老二”、“老三”也已长大。据易观数据显示,2009-2011年淘宝营收分别为15.8亿、35.2亿和8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依次为7%、123%和150%。在互联网广告营收上淘宝在国内仅次于百度,支付宝在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有率达46%位列第一。
阿里巴巴的私有化原因也许就暗藏与此,随着淘宝的日渐强大,阿里巴巴急需围绕淘宝构建新的商务生态。而打包上市,则是将这种新型的商务业态进行货币化的通道之一。洪波表示,阿里巴巴B2B的私有化或与阿里巴巴集团未来整体上市有关。而在上市之前,就是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的一系列整合。
不过洪波整体上市的观点与武卫在昨日阿里巴巴B2B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中的解读相悖。武卫称阿里巴巴集团并没有很快的IPO计划,如果要上市也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他想强调阿里巴巴集团已就把阿里巴巴B2B公司的业绩并入报表,因此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并不需要以B2B公司私有化为前提。
但是集团内部整合的说法则得到了阿里巴巴方面的印证。在昨日阿里巴巴宣布私有化要约后,马云内部邮件也在网络流出。马云在内部邮件中称,2012年将是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修生养性”战略的第一年,阿里巴巴将全力修复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同时也必须强调整个集团的各子公司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严峻,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面临原材料、汇率、劳动力成本等巨大压力下,B2B业务模式急需加快转型和升级。在阿里巴巴内部,也很早就在讨论将B2B与B2C、C2C相融合的方法。而在私有化后,不再具有公开身份的阿里巴巴更有利于内部的整合运作。
事实上阿里巴巴在对B2B与其它业态的整合上已做过一些尝试。阿里巴巴曾推出无名良品(后改名为:良无限),用以作为对两种不同业态间的衔接。但推出后却一直在二者业态的利益权衡中无法找到方向。
不过这一次,私有化后的阿里巴巴B2B该往哪转,才能抵御“中国制造”大环境的变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