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诊所
点评嘉宾:
高调做产品 低调访线下
沉淀多年的大众点评,无论是商家的聚集数量还是线下用户体验的保证,与其说它最有可能成为国内落实O2O的网站,不如说它其实已经就是。
我自己也是大众点评的粉丝,手机里下载它的APP客户端,每次吃饭、买东西之前一定会拿出来查一查,比如最近我到香港想找中药店买一种药,运用定位再加上周边1000米中药店的搜索,也就是流行说法LBS+O2O,很容易根据其他消费者的点评、推荐等找到合适的药店。
其实,很容易把大众点评的成功归功于张涛的行事风格。我曾经不止一次在互联网论坛或其他公众场合说,建议更多的创业者多学习学习张涛踏实的个性,少忽悠多做事。
有人说他是最不像海归的海归创业者,评价非常有意思,但只要你和他打过交道就会知道,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人。他平时穿着简单,和下属或身边朋友聊天说话几乎不会蹦出什么洋单词,最大的特点是专心做产品、做技术。在我看来,大众点评已经把LBS和O2O结合到了完美地步,但他还会经常邮件或短信来询问我们的使用感觉,有哪些不错哪里不足,做事很细致。
现在用户都很重视线下的服务体验,比如团购某餐馆去用餐,体验不会大多会回头在网上开骂。张涛为了监测大众点评合作商户的线下服务效果,会经常与普通用户一样,比如购买优惠券到线下体验等,倒是很少走到台前去做公共关系。
O2O赢家启示录
Grubwithus
在饭局中结交新朋友
Grubwithus是硅谷创业孵化机构YCombinator的孵化项目,成立于2010年,创始人给Grubwithus的定位是社交餐饮服务。
进入grubwithus网站后,可以看到各地的餐馆详情,用户可根据喜好随意选择餐馆,然后购买餐券,随后就可以知道将与哪个陌生人共进晚餐。
简单来说,Grubwithus就是一个在线订餐网站。但有所不同的是,用户在订餐的同时也选择和自己共同进餐的人,算是完成了一次社交活动。
因为用Grubwithus的用户更多是看中社交圈的拓展,而非餐馆的打折。所以,餐馆都乐意与Grubwithus合作,全美各地共计有超过 700家餐馆与Grubwithus有合作伙伴关系。从一开始,Grubwithus就采取收费的模式,为合作的餐馆招揽顾客并从中抽佣,从上线的第一天开始就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Grubwithus还有一个“自创建”的功能,用户可以自主创建饭局,选择饭局交际的对象。比如,某新书作者试图在饭局中了解读者,就可以在Grubwithus中创建“签售图书饭局”。
Zaarly
本地化的实时交易服务
在家做面包的时候临时发现酵母粉不够,但是又懒得再跑一趟?想去公园晒太阳,又想不用排长队就获得同时在售的纪念邮票?甚至想足不出门就以优惠的价格在家附近享受新鲜出炉的蛋挞?
或许Zaarly可以帮到你。
只要你在Zaarly输入需求信息,比如,你所需要的物品或者位置、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接受服务的时间段以及你愿意支付的价格。当对这些交易条件有兴趣的卖家见到后会进行讨价还价。
如果双方对交易条件达成同意,Zaarly就会以技术的手段链接买卖双方的手机,双方从而约定时间地点进行交易,支付的方式可以通过Zaarly中绑定的信用卡交易平台来支付,也可以在线下现金交易。
说到底,这其实是一个联系供需的O2O服务平台。在业内人士看来,Zaarly就像是移动版的Craigslist、赶集、58同城的合集。
有所不同的是,Zaarly对交易信息的考核并非建立在信誉评价机制上,而是采用人工过滤的方式,由工作人员来核实交易信息的真实性。虽然人工核实服务无可避免需要大量的人力,但是目前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
Uber
移动私车搭乘服务
最初Uber只是一家传统的网络租车服务公司。在2010年进行转型,利用智能手机客户端和GPS定位追踪提供私车搭乘服务,让用户通过手机随时随地都能方便地搭车!
在智能手机下载Uber客户端,快速注册后就可以发送搭车请求,跳出的谷歌地图会显示你所在的位置及周边环境。你可以通过地图选定上车地点,同时Uber会迅速通过GPS定位你所处的位置,并联系离地点最近的司机开车到你指定的地点,时间仅需5-10分钟。
在上车前,司机会进行基本的个人信息确认,并通过手机短信核实。到达目的地之后,车费会从你在Uber绑定的信用卡中自动扣除。车费会综合考虑时间、距离、车速等因素,还要根据Uber自主开发的算法来计算。
当然,Uber是一家轻资产运营的公司,车和司机并非受雇于Uber,他们只是从Uber中分得部分提佣。
转型后的Uber成长的速度很快,业务迅速覆盖全美主要城市,并拓展至欧洲,但是模式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比如,提供服务的车被指无证经营和销售出租车服务;定价模式也存在争议,价格昂贵,为普通出租车服务的两倍,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