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苹果和Google逼入死角后,微软和诺基亚选择联手,迟到两年的反击终于到来,它们希望合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活力有序的生态系统。虽然Lumia系列广受好评,但微软和诺基亚的反击依然十分艰难。
诺基亚布局未来
从诺基亚全面转向微软平台到第一款诺基亚Windows Phone手机诞生,历时8个月。这段时间似乎已经足够长了,几乎所有人都在对诺基亚失去耐心。其实,作为芬兰第二大企业,面对着来自公司内部的抵触和政府的施压,诺基亚能在艰难的战略转型期这么快地推出新平台手机,已经值得称赞。Lumia 800的诞生意义重大:它承载着重建消费者的信心,证明诺基亚工业设计实力和转型速度的艰巨任务。
诺基亚的转型过于高调,使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它其实并没有把蛋只放在一个篮子里。在Symbian上,通过外包研发团队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了效率,而且继续在Qt上投资,加上非智能手机市场,希望赢得下十亿用户,用老系统的现金流为公司的未来创造更多时间。与此同时,CEO Elop曾几次强调,MeeGo的研发并未停止,将一心面向未来酝酿下一次颠覆,相信N9的销售成绩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但目前,还未有一款Lumia系列手机真正能够引爆市场。圣诞节后,Lumia系列欧洲市场开始降温,诺基亚在北美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还很薄弱,进入中国的脚步又被延误,诺基亚尚未走出泥潭。在2012年1月10日开幕的CES消费电子展上,Elop明确表示这是一场耐力赛,不能一蹴而就。“我们会不断改进,直到成功”,当被问到如果Lumia系列失败会发生什么时,Elop这样答道。
历史上,诺基亚从木浆厂开始发展,几次转型成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还曾濒临破产,但不久又铸就霸业,诺基亚的确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筹划长远。但是,这次它还能幸运地获得机会窗口吗?
中庸之道非坦途
先机尽失,使诺基亚和微软的结盟形势严峻。
苹果此战蓄谋已久,连续推出iPhone和iPad之后,版本更新迅速,并不断发力内容经营,以高度封闭的垂直整合产业链,像罗马军团一样步步为营,不断地压迫对手。在业绩上更是高歌猛进,一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而且优势还在不断扩大。Morgan Keegan分析师Tavis McCourt发布报告称,苹果在2011年第四季度主导全球移动设备的市场,占据整个产业营收的近50%,并惊人地囊括了利润的80%。更重要的是,它分给开发者的是真金白银,总数已经超过40亿美元,支撑起名副其实的App经济。可以说,苹果基本上解除了重蹈当年个人电脑之战中因应用软件经营不利而惨败的覆辙。只有临阵痛失主帅,隐忧暗生。
而Google则以开源为饵,仿佛天赐甘霖,给其他一筹莫展的移动厂商带来可以随便折腾的Android系统。一时得道多助,气势如虹,在市场份额上迅速压倒苹果。Google的互联网研发速度也在逐渐缩小产品上与苹果的差距。可是,Android各行一是的混乱产业环境,却使Google和其他合作伙伴在赢利上一筹莫展,无论是开发者还是设备厂商、运营商,有用户不挣钱,不得不望苹果的海量利润而兴叹。Google换帅之后,得到乔布斯生前特别点拨的Larry Page先是收购摩托罗拉,然后推出排他性极强的Google+,还自己开始研发家庭娱乐硬件,大有效仿老乔走向封闭的架势,让合作伙伴不由得心怀异志,做两手打算,整个Android阵营士气低迷,也是事实。
有超强综合实力的三星,什么都干且还什么都干得不错,依靠多平台同时发展的战略,在2011年成功异军突起,从市场份额和利润看,是唯一可以与苹果抗衡的厂商。它虽也有Windows Phone产品,但显然以Android为主,bada或者未来的Tizen是备胎。它的动向对各大阵营将至关重要。
无论如何,留给微软和诺基亚的市场空间已经不那么充裕。微软原本要走一条中庸之路,不像苹果那么封闭,又要比Google管理得严谨,让整个生态系统运转良好。虽然整体思路明确,但用传统授权收费的商业模式,加上其与诺基亚过于紧密的合作,恐怕这中间道路实施起来并非易事。
微软对终端的严格限制,虽然能够很好地保持平台的统一性,避免开发者在不同的终端适配上疲于奔命,但它也很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桎梏:诺基亚一向引以为傲的电源管理架构就因为微软对高通芯片的坚持而在Lumia 800上无法发挥。这些限制也使各个厂商在Windows Phone平台上的产品差异化变小,难以展现自己的产品优势。这可能导致厂商乃至用户感到Windows Phone平台索然无味。
管得太严,合作伙伴投入就少,没有足够装机量,就很难吸引开发者,而没有开发者,就不容易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最终用户又很难买账。怎么打破这种怪圈,难度不小。
更严峻的是,移动战场不仅对诺基亚压力重重,对微软而言也越来越输不起了。iPhone用户的下一台电脑很可能就变成了Mac或者直接选择iPad,从此远离PC——iPad发布还不到两年已经销售5500万,2011年中国市场Mac销售翻番,而PC则低速增长。与此同时,Google等互联网公司正在通过把办公工具迁移到云端、移动端来猛攻微软的帝国核心区。两方夹击,微软已经渐渐没有退路,仅仅防守是不够的。
而且,三大生态系统的竞争,不仅发生在移动端和终端,云端服务更是天王山,而微软在这里并无优势可言。连年投入的传统互联网业务仍然处于巨亏状态,而更多移动互联网新兴公司还在蚕食原有的份额……
外患之外,还有内忧。虽然微软和诺基亚的合作看上去非常紧密,但很显然,Windows Phone对于微软和诺基亚的意义并不完全一致。对全面转型的诺基亚来说,Windows Phone某种意义上就是唯一,不成功,便成仁。而对于微软来说,移动平台只是其战略部署的一部分,Windows 8才是2012年微软要集全力去做的头等要事。
更要命的是,微软看来应该是寄望于Windows 8在桌面和平板上取得大胜,并将这一既有的生态链传递到具有相同内核、界面、交互方式的Windows Phone 8,从而一统天下。
然而,Windows 8肩负的责任太重,既要在Windows 7的巨大成功之上实现超越,又要在平板上攻城略地,还要照顾移动设备;既要实现用户界面的大变,也要在.NET之后力推全新的WinRT开发平台,还要支持ARM等新的硬件体系结构,很像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以目前微软的研发速度,Windows 8之后,Windows Phone 8何时能发布,何时能稳定并赢得开发者的心,再赢得用户之心,都需要相当的时间,诺基亚和市场能等得起么?
与此同时,Android 4.0已取得长足进步,用户体验开始逼近iOS,而且新版本Jelly Bean也已经冒头。iOS系统在短期内独步天下的地位仍然难以动摇。
Windows Phone 7还处于苦苦追赶的地位,而微软又要过渡到Windows Phone 8,等到新平台成熟时,却只怕早已看不见Android和iOS的背影了。
微软Windows Phone开发者生态系统(Developer-Ecosystem)总经理Charlie Kindel在2011年8月的离职就让人生出种种猜测。他的离职是否与微软将重心全面转向Windows 8有关?Windows Phone 8的进度到底如何?
在中国市场,两家的分歧更加严重。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尽管诺基亚每一季的出货量都在递减,但它在2011年仍然保住了中国市场第一名的位置。中国也是诺基亚最大和成长最快的市场和收入来源。而微软的重心显然在欧美市场,据说它在中国区的收入甚至赶不上其在美国一个州,所以微软中国在整个公司的话语权可想而知。
作为一名中国的Windows Phone开发者,我能明显感到微软在推广和支持Windows Phone 7及其相关技术上显然投入不足,说得难听一点是心不在焉。中国本土Windows Phone 7手机上市时间一拖再拖,也是明摆着的事情。这对急于在中国市场守住霸主地位的诺基亚极为不利。
希望
虽然变数和困难很多,但作为阵营的一份子,我还是希望Windows Phone能在中国取得成功。
首先,我非常喜欢Metro UI的简洁现代、天然跨平台而且与众不同。建议微软和诺基亚能大力发掘Metro在设计、时尚方面的潜力,如果能够在中国将这种风格变成一种潮流,应该可以让广大终端用户认识和喜欢上Windows Phone。当然,这方面需要好好借势Windows 8。
另外,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本土化至关重要。本土化并不是单纯的系统本土化,对用户而言,他们需要更符合中国文化和中国生活特色的内置应用和服务。对开发者而言,完备的技术指导体系和合作方案也不可或缺。而应用商店,这条连接开发者与消费者的纽带,也需要依据中国的网络环境和消费习惯来搭建,审核机制等也应与海外市场有所区别。在我看来,这是与Android与iOS相比,Windows Phone的最大优势之一。CSDN创始人蒋涛说过,中国开发者很难有机会向Android和iOS的负责人员提出诉求,而微软拥有良好的本地化开发者基础,微软和诺基亚都有本地化的服务团队,如果能多倾听开发者的声音,多为我们排忧解难,创造价值,相信一支足以撼动格局之师会很快成长起来。
希望Windows Phone早日在中国上市,早日走入千家万户。
总结
微软和诺基亚联盟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它们能否联合构建一个优秀的、可盈利的生态系统,能否推出一款有爆发力的产品,它们还需协调彼此的战略规划,并在市场重心上保持统一,在生态系统构建和产品发布上加快追赶苹果和Google的步伐,只有这样,二者才有望合力走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