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2012年CES(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的展台都很热闹,但是,有一家企业是个例外,这家企业叫夏普。媒体报道说,虽然夏普也推出了自己的新款电视,但是,和美轮美奂的三星OLED电视相比,夏普瞬间变得黯然失色。
在本次CES展上,三星、LG均展示了55英寸OLED电视,三星甚至预测,2012年将成为OLED“普及元年”。
据悉,在中国,一些具有远见的企业也在尝试进入这一产业领域。
然而,大多数日本企业做出了较为消极的选择。还好,在遭遇诸多挫折之后,被称为“OLED发明者”索尼终于制定了较为清晰的OLED发展计划。但是,和韩系两巨头相比,索尼还是落后了一截。
但是,与夏普的OLED战略相比,索尼的态度不值一提。
当三星、LG纷纷推出大屏幕OLED的时候,作为“平板先驱”的夏普却做出了相反的选择。夏普认为,超薄但却昂贵的OLED不能吸引消费者,因此夏普对OLED没有兴趣。夏普总裁Mikio Katayama甚至说:“OLED不会创造新的市场,它只会被其他现有的东西替换掉。”他说,夏普目前尚无进军OLED市场的计划。
夏普有什么计划?从媒体报道看,夏普的计划在10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上,虽然越来越多人认为全球液晶面板已经饱和。
谁是“后平板时代”的选择?越来越多的迹象指向了OLED。今天OLED的处境,与2004年时的液晶电视极为相似。那时,液晶电视刚刚兴起,“CRT的好日子还长”的观点甚嚣尘上。时间到了2009年,液晶电视完成对CRT电视的全面取代,人类从此进入“平板时代”。
平板时代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松下辉煌不再。
CRT时代,松下是无可置疑的“全球彩电老大”,但是因为错误而固执地坚持等离子路线,导致如今被逐出全球彩电前六名之外。
2005年,全球液晶电视销量超过等离子;到了2010年,全球液晶对等离子的销量比是10:1。事实上,早期的索尼、三星、LG都曾脚踏两只船,但是2007年之后,它们纷纷舍等离子而去,转投液晶的怀抱,并最终成为“全球彩电三强”。2011年,三星液晶电视销量达4300万台,超过中国四大彩电企业TCL、海信、创维、长虹销量的总和。
夏普对OLED的态度,让人们有理由担心它会成为“松下第二”。
曾几何时,索尼也是CRT坚定的拥护者。实际上,索尼是全球最后一个放弃CRT的主流家电企业。索尼最初拒绝平板的理由,仅仅因为它拥有出色的“特丽珑”显像管。好在2005年之后,索尼忍痛割爱放弃了“特丽珑”。而松下则不然,虽然较早地选择了平板,但是松下选择的是等离子而非液晶,以至于失去“全球彩电老大”地位。至2011年,松下才幡然悔悟,决定放弃等离子战略;而此时,全球彩电“液晶为主,等离子为辅”的产业格局早已形成。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错误地选择等离子的不止松下一家。在中国,曾经的“彩电大王”长虹,至今仍抱住等离子的大腿不放。2007年,等离子越来越边缘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这个时候,长虹做出一个令人大感意外的举措:斥资20亿美元上马等离子面板生产线。虽然实际投资不足10亿美元,却至今未实现规模化生产,对长虹发展形成巨大拖累,成为近年来长虹最失败的投资。
我们不难猜度夏普的内心世界,作为“液晶之父”,夏普渴望液晶的时代越长越好。但是,历史的发展不会因为某个企业的愿望而改变,好比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柯达而永远徘徊在数码影像的大门之外。
实际上,对夏普这类企业形成威胁的,不仅仅是全新的电视产品OLED,还有谷歌、苹果等IT巨头及它们的智能电视。传统电视时代正在结束,取而代之的是3D智能电视。未来的电视,必须同时具备两大平台技术,即3D和智能,“一个都不能少”。
智能电视对传统彩电企业和IT企业的机会并不均等。人们倾向认为,智能电视属于IT企业的机会远比传统彩电企业多,这是由智能电视的智能属性带来的。市场调查佐证了这一结论,据悉,超过半数的消费者倾向购买IT企业生产的智能电视,而非传统彩电企业生产的智能电视。
实际上,当我们为夏普的错误选择扼腕叹息的时候,更令我们不安的是中国彩电企业。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OLED上的积累远未达到产业化水准,而智能电视则停留在炒作概念阶段。
预计未来的三年,将是OLED大规模走向消费者家庭的时代,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LED液晶电视将很快成为落后产品。技术进步就是这样,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遗憾的是,在这场产业与技术的升级战中,我们没有看到中国企业坚强的身影。换言之,在即将到来的“后平板时代”(OLED时代),中国再次被甩在了后面。
可以预测的是,随着OLED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不久之后的手机、电脑、显示器,都将使用OLED,液晶面板将不得不退守于低端显示器领域,这对刚刚投产的华星光电和京东方液晶生产线,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