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terest和Facebook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012-03-31 09:28:57来源:SocialBeta作者:Charlie

已经连续写了两篇(link link)关于Pinterest的博客了,现在又要写一篇。但这一篇,却是要对自己在前两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自我批判了。引发我进行反思的原因是,最近发现在Pinterest关注一个人时,是用了Follow All

已经连续写了两篇(link link)关于Pinterest的博客了,现在又要写一篇。但这一篇,却是要对自己在前两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自我批判了。引发我进行反思的原因是,最近发现在Pinterest关注一个人时,是用了Follow All这个词,而在关注一个Board的时候,却单独使用了Follow。这让我有些不解。

在我的思维里,实际有太多的基于SNS的惯性了。相当多的时候,当我面对一个新的社会化网站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先从关系架构、关系强度等方面入手去进行分析,可是这次,我似乎是错了。

Pinterest更是一个内容网络

通过这次反思,我得出的新的结论是:Pinterest并不太在意它的关系网络,而它最关心的,是以兴趣为引导,创造并聚合最优质的内容。

再进一步说,就是在Pinterest上,兴趣和关系,是为内容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兴趣和内容,是为了建立或维护关系服务的。它更趋向一个内容网络,而不是关系网络。它把社交的重任扔回给Facebook,只在内容上大做差异化,它没有去抢别的关系网络的饭碗。它所有的努力,兴趣也好,关系也好,都是只为了一个唯一的目的,这个目的是:做出世界上最好看的图片网站(内容核心而非关系核心),而对于关系,则请您随意。

Pinterest挥动奥卡姆剃刀,干掉了很多常用的支持关系网络的功能,在它仅存的一些与关系有关的功能上,也与关系网络作了严格的切割,比如Follow All和Follow。关注人,或加为好友,本来是关系网络的基础,但在Pinterest上,当你关注一个人时,它的按钮是Follow All,为什么会多出来一个All?这个All指的是什么?稍微思考一下,你就明白,你关注的,是这个ID后面的所有的(all)Boards(画板里的内容),并且,这个按钮是放在内容数据的旁边,而不是像通常的社交网站一样放在头像(人)的下面。(见下图)

Pinterest和Facebook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而它的Follow,直接就是单独关注一个Board。在这,Follow All和Follow的对象,都是Boards,而似乎并不是背后的那个人。这就是说,Pinterest并不希望你因为过多关注人、关注社交,而忽视或者影响了基于兴趣的内容创造。优质的内容才可以吸引人,但很多社交的事情,你不必全部在Pinterest上来完成,这里只提供最小限度的关系工具,如果你要社交,回你的社交网络去做好了。

pinterest要构建兴趣图谱

Pinterest一直在强调兴趣,这是为什么?我在上一篇博客中,已经谈及,因为兴趣更多来自内在动机,它首先是个体的内心需要,其次,才涉及到社会化的需求,它主要来自用户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不仅仅是来自外在目标的刺激和驱动。

那些基于社会化的共同兴趣(分享),只是个体内在兴趣下的自然产物,也就是说,是先有个体兴趣(前提),后有共同兴趣(结果)。只有个体兴趣下的用心投入,才能保证用户提供最佳的内容(至少也是用户自己非常喜欢的)。而优质的内容,正是Pinterest能够爆发的基础。

靠内容吸引人,而不是靠关系,这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正是Pinterest和Facebook的根本区别。

也许有人会说,Pinterest上,不是有“me + contributors”的选项,允许用户指定其他人以协作方式共建Board吗?这难道不是基于社会化的考虑吗?是,这里有社会化的成分。据说,Pinterest还会在四月上旬,推出“私密Boards”,也是指定人才看到的,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基于发展强关系的社会化的举措呢?个人认为,这些功能,仍然是为内容服务的,而不是围绕关系核心来做的。正如Contributors这个词,我们常常翻译成“内容贡献者”,它仍然是内容优先的。至于“私密Boards”,个人认为,它更可能是为了利用用户现有的强关系来强化“兴趣”主题的一个手段。

Pinterest和Facebook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在未来,Pinterest会不会提供更多的基于社交的功能,这个可能要看用户驱动的压力有多大。但至少,我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内容优先策略不会轻易改变,基于个体兴趣的内容,从目前看,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在社交网络盛行一时的今天,以兴趣图片的方式重归似乎已经过时了的内容网络,也许是Pinterest的一种逆向思维的结果。

说点题外话

看完这篇博客,可能有人觉得我纠缠于Follow all以及Contributor这些单词,是不是有些咬文嚼字了。是,在以前,我还讨论过为什么在Facebook上,企业账号你只能Like而不能Friends,以及海外网站中,Review和Comments究竟有什么区别。

我之所以纠缠于这些文字,是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看似无所谓的一些文字游戏背后,有着西方人严谨的思维逻辑的线索,也就是,它的每一个概念,必定是明确而不模糊的,都有着精准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在弄清这些概念以后,我们才能看见这些概念背后清晰的逻辑脉络,才能搞清楚什么前提,什么是结果,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再闹出把“相关”,当成“因果”,或把“假说”当成“真理”这样的笑话。

关键词:PinterestFacebook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