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爆发性膨胀的中国电子商务似乎让人提前感觉到了“末日”般的感觉。团购大面积死亡,淘宝商城与京东的白热化冲突,凡客深陷并购传闻,资本束手不敢再涉足电商,这些似乎在向中国电商的从业者们宣告,这是一个不太好过的年份。
但正如前一阵媒体的评论所说:2011年中国电商交易规模从2010年的4980亿快速增长到或超7500亿元,增幅超50%。中国网购人数从2009年的1.3亿,激增到2010年的1.85亿,及至2011年或超2亿,消费能力与潜力毋庸置疑。这些成就让大家有目共睹,人们争论的其实不应该是电商的存在问题,而是模式在蜕变中成熟。
所谓电商,从一开始青涩的点到点采用第三方物流的C2C,发展到现在各种并存共荣的模式,其过程是复杂的。虽然团购大面积的死亡了,虽然春节期间第三方物流被网友的投诉淹没了,虽然京东淘宝传统的低价策略顶不住了,虽然海尔商城凡客等自建物流大获成功了,但是模式正在变得清晰。既如此不妨来看一下,什么才是2012年电商洪水中的诺亚方舟?
电商,本质是互联网
前一阵频频爆出的“压榨供应商”一类的负面消息,反应了单纯作为电子卖场的电商困境。乐淘网毕胜因为盈利压力痛斥“骗局论”的时候,也反应出了电商传统的赔本赚吆喝道路再也难以走通。而从春节期间对电商与物流企业的海量投诉来看,人们对电商企业在线下的服务能力跟不上互联网的速度大有微词。
根据这些让人头疼的现状,我们现在得出一个问题,完美的电子商务,是否具有可实现性?换句话说,电子商务本质是对是错?
假设我们有一个完美的电子商务企业。他根本不需要与供应商讨价还价,他售卖的产品都是经过严格保证的,不需要通过赔本的低价战术来圈地,并且有充足的售后服务,消费者购买之后,会有迅速的物流送达,如果是家电等大件商品,还会跟上安装服务。那是不是就完美了?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企业用互联网的形式来经营管理,他的产品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来展示,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产品之后,用互联网的方式完成物流与售后,这一切似乎迎刃而解。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海尔商城便是成功的代表,如果说电子商务的本质,那就应该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以互联网为模式。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互联网。
据笔者了解到,海尔商城与普通电商不同的是,他采取了自建物流的模式。其基础是海尔广泛的服务站点,其遍布全国的专卖店,将虚网销售与现实渠道进行结合。用户在通过电商平台下单之后,海尔商城会安排距离最近的海尔专卖店配送物流及上门安装等各项服务。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是用户能享受到“24小时限制达”的互联网速度。
笔者看到这里不禁莞尔,如果说海尔商城完全是互联网企业的代表,那么自建物流就是海尔商城最大的优势。因为第三方物流永远无法跟海尔广泛的深入社区的服务站点与专卖店完整的契合,第三方物流也无法满足海尔要立刻根据用户下单来确定最近的专卖店,以及后续的物流与安装。电子商务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这里面,物流已经很难说是海尔商城成功的原因还是结果。
网购,何处寻舟?
曾有从业者与笔者讨论的时候,非常直接的断言了一句:“C2C必死。”笔者虽然吃了一惊,但是细想来,也有几分道理。C2C在无法满足物流迅速,无法保证商品可靠度以及售后的同时,更无法跟B2C比较盈利的问题,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去不掉的魔咒。但是重新被大众认识的B2C,也在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盈利已经成了电商的难解之谜,在热闹的市场背后,如果减掉物流费、营业成本、退货成本、营销成本等,多数电商的结局只能是亏损,从亚马逊开始一直到现在,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公司还没有规模化的盈利。
除了资金问题,电子商务在自身产品和服务上也存在问题。甚至有品牌电商拒绝提供售后服务,有种说法是“商业诚信和售后服务成中国电子商务死穴”。但这不应该是一个成熟的B2C企业所为。正如海尔集团的转型,企业成长之后,必须向服务型方向转型。这也是为什么海尔商城直接采用自建物流的原因,第三方物流与自身企业之间,很难达成对用户服务的一致。
如果物流问题解决,那企业的营业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同时,服务站点或专卖店、物流、消费者、售后的业务链条将会全部贯通,深入到社区的服务也将会真正的黏住用户。但随着经济发展,各方面成本的增加,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无法让第三方物流解决。
所以,2012对于某些电子商务来说,有可能是末日。但大浪淘沙,剩下的总是强者,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的2012里,那些能够保证服务,拥有完美物流链条的企业,反而是能在洪水中弄潮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