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觉得这很荒唐,因为这只是个支付过程而已,没必要过多讨论设备,不过上句确实反应了如今移动支付行业的现状。
付款机制和平台的封闭,限制了移动支付的发展。支付手段的改进,无非是为了便捷省事。现代社会人们随身带着手机,这是一个突破口,未来的移动支付模式应该是不论带什么设备出门,或者在都能完成支付。
讽刺的是,许多公司专注于让客户使用各自开发的程序来支付,例如NFC就需要特定设备和平台支持。但世界上有85%(大约60亿)的人使用手机,但是其中只有5%拥有Apple设备,包括这5%、只有25%用智能手机,也就是说有45亿人用的是非智能机。
一般媒体认为移动支付是用于商店内,Square、Paypal、LevelUp等公司也是照这个模式设计程序,所以这些程序都是“精英们的选择”,非智能机用户被排除在外。
移动支付行业为什么要着眼于这25%,甚至5%?难道不应该将所有消费者纳入市场吗?
我很欣赏现在的移动支付平台开发者,他们让支付手段稍微便捷了一些,但便捷程度还是远远不够。人与人见面时交易、在商店的移动支付只是一个小的方面,支付体验能做到比现在更简洁和多功能,让所有人能在所有地方便捷的付款。
Seconds是一个雏形——发短信到指定电话号码,预订服务或商品,系统会自动从你的信用卡扣钱。人们喜欢它,因为它在提供安全的支付手段、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做到了尽可能的简洁,因为发短信只需要几秒钟。所以说有时候简洁是最终的解决方案。(见《简化原则》)
移动支付市场扩展的很快,根据Mobi Thinking的统计和预测,到2016年这个市场份额会超过一万亿美元。为什么说移动支付市场能达到这个规模呢?
“到2016年时”类似GetSeconds这种服务将带动多个领域的变化,金融服务、广告、市场营销、商业管理、订票系统、电视投票、支付账单等行业。
- Facebook品牌效应的价值
如果每个人都拥有Facebook帐号,用以支付时核实身份信息,那样便省去了输入密码等手续,让支付变得更加快捷。
- Google移动搜索
准确的说,是搜索支付一体化。Google移动搜索数据统计表示,半数左右的移动搜索目标是本地信息和产品信息,所以从逻辑上看,给移动搜索加上支付功能是行业进化的方向。
- Foursquare
Foursquare已经做出了一个签到模型,我不知道为何它有了这么好的基础,却没发展移动支付。
含有特定tag的推文能用于购买和付款,你一定很乐于看到「本场电影首映订票将在Twitter进行」。
- 手机号
在支付设备上输入你的号码,通过短信确认身份,同样省去了输入信用卡号和CSV码的过程。
移动支付正在来临,我们能否设计出标准化的支付平台,让全世界都能用上呢?(ahx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