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看渠道革命看小米和360大战

2012-06-13 20:50:57来源:i天下网商作者:简江

对于互联网公司,完全可以用互联网的玩法,为了跑马圈地,完全不要渠道利润。无实质性差别产品,在去除渠道成本的情况下,其价格竞争力显而易见。这就是当年Dell取胜的主要法宝。

对于互联网公司,完全可以用互联网的玩法,为了跑马圈地,完全不要渠道利润。无实质性差别产品,在去除渠道成本的情况下,其价格竞争力显而易见。这就是当年Dell取胜的主要法宝。

最近雷布斯和周大炮为手机嘴仗打得正热闹。先不论这件事情的是非胜负,我们来看看小米的出现和360的跟进,以及后续的类似操作模式,给整个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渠道演变

传统的手机产业链包括五个主要角色:核心技术提供方(比方说高通、MTK和Google)、制造商(以富士康为首的一堆代工厂)、产品与品牌提供方(比方说苹果中兴华为)、渠道(比方说迪信通)和最终消费者。

手机的发展路线和PC很像,最早除了渠道销售外,所有的事情都有Nokia之类的品牌商来完成。就像当年IBM和DEC各做各的,从芯片到整机都自己干,互相不兼容。但到了PC时代,情况就出了变化,行业标准化程度提高,Compaq、HP之类的品牌商通常只完成整机设计、生产到市场推广。高通就像Intel、Google就像微软。

从手机看渠道革命看小米和360大战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关键性革命者:Dell。之前Compaq、HP自己并不做销售,所有的销售都交给分销代理渠道来完成,自然,渠道就要吃掉中间的一部分利润;还有一个隐性的成本就是库存周转速度,因为货物要事先制造出来交给代理商销售,所以会降低周转速度,产生库存跌价损失。而这些最终都要由消费者来买单。Dell采取直销+订单生产方式,一方面直接去掉了渠道成本,另一方面透过提高库存周转速度进一步提升了效率。所以说严格意义上Dell是一家供应链效率驱动的企业。

反过来看,手机代理分销渠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首先是能够通过撒网“拉”到消费者,让产品和消费者产生接触、其次是能够给消费者展示体验、再次还可能会承担一部分的渠道融资(压货降低供应商资金压力)的作用、最后就是物流功能。

但在Android开始统治中低端智能机市场的时代。产品的差异化被降低了。同时大量互联网资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所以接触和体验的价值也降低了。渠道融资对于一些资金雄厚的品牌方不是必须(有时候反而会提高成本),物流功能完全可以用成熟的电商与社会物流体系取代。那么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拉到消费者。

消费者并非只在线下有,在线上也大量活动。包括淘宝京东之类的一线电商网站实际上只覆盖了互联网人群的一小部分,覆盖度更高的是腾讯、360、百度在内的几个互联网巨头。所以,如果腾讯、百度、360能直接用自己的低成本流量,“拉”来买家,传统渠道的作用就被弱化了。

对于互联网公司,完全可以用互联网的玩法,为了跑马圈地,完全不要渠道利润。无实质性差别产品,在去除渠道成本的情况下,其价格竞争力显而易见。这就是当年Dell取胜的主要法宝。当然,互联网公司不可能自己制造手机,制造商还是必须的。

所以抛开核心技术提供方不谈,整个行业就被拉平成:制造商(或者品牌化的制造商)+ 互联网贴牌渠道 + 消费者的一个扁平结构。

于是我们就遇到两个有意思的问题:

一、把自己当成品牌的制造商

比方说,华为就是这样的。其实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品牌是一个比较空虚的概念,品牌依附于产品而存在。强势如苹果,如果三年没有给力的产品出来,怕是市值要跌去大半,五年六年还是如此,公司就离死不远了。不像普通消费品牌,飘柔洗发水时常换换包装贴个新概念标签能卖个几十年。Canon、Nikon,莫不如此。而且在标准平台智能机时代,差异化越来越不容易找。所以华为中兴之类的厂商,要想把自己贴上“品牌”的标签想往高端里走,基本上是自寻死路。

低端消费企业基本靠供应链驱动,像富士康那样,在高采购量+精细管理+严格品控的前提下,主要从规模效应(包括生产规模效应和采购规模效应)上找利润。富士康即便把成品价格打到和其它代工厂一样低,依然可以靠采购优势获取超额利润。

未来哪些把自己当成品牌的国产手机商,从短期到中期也只有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依靠规模议价能力挤死小玩家,最后留下为数不多的几家大的,大家日子都会好过一些。

国产厂商要想去学三星苹果,靠高端产品,短期内基本不具备可行性。苹果在消费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方面已经积累了近20年的经验,三星靠高端制造起家,其产品设计能力和高端元器件整合能力华为再追个十年运气好或许才能赶上。当年联想叫着要“贸、工、技”一体化,最后那个“技”字还要靠收购IBM的PC部门来实现。

所以剩下的路只有一条:控好品质、多多出货。

二、3米大战会怎样?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是雷军和小米带来了这场革命。但对小米来说,后面面临的压力巨大。之所以很多传统手机厂商感受到小米的压力,因为小米手握两大法宝,一大法宝是低成本渠道,一大法宝是经过改进的Android操作系统。

这两个优势足以压住传统手机厂商,但是面对360这样的对手,依然鸭梨贼大。一方面,在互联网领域,360的用户成本显然比小米更低,另一方面,我自己试用了一个月的小米手机,虽然我相信小米在Android的底层改进上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用户可感受的体验提升上面,依旧不够给力,构不成决定性的竞争优势。

对于360、百度、QQ这样的公司,他们第一暂时不需要通过销售手机赚钱,甚至可以有限度的亏钱。因为他们已经有坚实的现金流业务垫底。而对于花VC钱,没有其它“创收手段”的小米,压力显然要大得多。这种态势很像当年的金山毒霸,当遇到360安全卫士这样要用户不要钱的挑战时,处境一下变得异常艰难。360以及未来预期可能进入的互联网巨头,虽然一时半会不会干死小米,但足以挤压小米的利润空间。

所以小米本来已经走上了一条宽阔大道,转眼一场雨飘过来,路途一下变得泥泞不堪。能够让小米支撑下去的,只有发挥软件优势,让自己的产品更给力一些。

依然期待小米能够走好。

所有的变化都不可能在一夜间完成,这中间还会有无数次博弈乃至争斗,会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发生,但大趋势已经形成,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关键词:小米360手机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