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 20 万台的产量,是很难通过传统线下渠道去销售的。量不够,难以覆盖更大的区域市场,渠道商做起来也很没有意思。更何况,小米也没那么多钱去激励渠道商,因为传统的通路成本太高了。
所以,小米只能选择自己卖。自己卖手机,当然在网上比线下开一个门店更靠谱咯。
通路成本太高,只能线上卖
小米的核心竞争策略,决定了它必然选择电商。
小米的市场机会是什么?Android 的定位是“最接近 iPhone 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手机低价替代品”,因此 Android 必然会崛起,但市场上的供应方又会集中在两个极端上:优质高价,低质低价。而优质低价(或者优质中低价)这个市场是严重空缺的。由于“iPhone 体验”的“互联网手机”拼的一是软件应用体验;二是软件与硬件的完美配合,目前,品牌厂商和低端厂商在“软件应用体验”的短板都比较明显。
韩冰曾经分析了小米手机的品牌定位,写得非常精彩,为免浪费,引用如下:
“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所有的山寨机厂商生产的手机都叫山寨机,所有苹果生产的手机都叫iPhone,小米想做的一件事,实际上是在消费者脑海中形成一种定位,小米手机不再是一款叫小米的Android手机,而是变成一个专有名词,从而占据一块特定的细分市场空间。从此以后,所有中档低价智能手机,就叫小米手机了!
这种做法并非痴人说梦,它其实符合了历史的潮流,手机终端已经从硬件竞争的时代进入了软件时代。消费者需要的是解决办法,而不是硬件参数,如果有一家厂商可以用一套经济可行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完全可以从浩如烟海的手机终端海洋中解脱出来,只选一款就够了。iPhone是这样走的,小米完全参透了个中精髓。
我一直觉得如果小米的技术和生产能够跟得上,整个中国市场完全没有问题,它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
所以,在市场上高品质原料和配件产能还不够大、自身采购量也不够大的这两个前提下,小米要想提供优质低价/中低价的 Android 手机,必然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去除中间环节。
说到中间环节,这里简单普及一下国产手机的零售价成本构成:一个 1000 元的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物料加制造成本是 200 元,厂商加 300 元给渠道,渠道(一般两层代理加上店面销售人员的提成)加 500 元。这是一个大致数字。所以,当一款手机降价的时候,不是厂商降价了,而是渠道觉得赚够了,剩下的就清货了。
由此可见,在国产手机的价格组成中,渠道分成占据了非常巨大的一个比例。这是当年天语手机为什么能突然崛起成为国内第一的原因:它会从每款手机销售收入中拿出整整 100 元给零售店销售员,使得门店对销售天语手机的积极性非常之高。
先前说了,小米手机的原料和配件产能不高,自己的采购量也不够大,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平均每台小米手机的物料加制造成本甚至比 iPhone 还高。因此,如果小米手机在零售端想提供低价或中低价,就必须考虑去除传统的中间销售环节——线下渠道。
小米只能选择在线销售。
无需过度强调电商
相比起服装,手机除了自销之外,还有一个无中间环节的渠道:运营商。
目前,小米已经谈下了联通,前些天小米又刚刚发布了电信版(CDMA2000 EvDO 制式)。运营商渠道都是统购、预付模式,运营商采购多少台,就会付多少台的钱,从而小米就可以清楚地预计制造和销售多少台。
小米自己在论坛里说,电信版是用户投票的决定,这完全是唱小曲儿给你听——PR 而已。电信 3G 手机的销售几乎全部是运营商用低价的捆绑套餐推广的结果,用户自购量太低,全国所有电信 3G 手机出货大厂,没有一家是在不和电信谈好采购单的情况下就自己开始量产的。
不过,上面这个结论只是一个大致情形,pansz在知乎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