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阅读器可谓是出版行业的“二次革命”,在线销售书籍的模式,以亚马逊、当当网为代表,推动着传统出版行业分销渠道的转型;而电子阅读产业链的生成,则是又一次变革——将实体书变成虚拟数字产品进行销售。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生事物,它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按理说,这是一个契机,对整个产业链将产生非常好的影响。
但是几年下来,电子阅读器市场“续航能力疲软”,获利者寥寥。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Digitimes的报告,2010年,全球卖出的电子阅读器为1100万台、2011年为2282万台,2012年为982万台,而两年前,Digitimes乐观地预测2012年的出货量是4150万台,数量相去甚远。与此同时,IDC的报告称,平板电脑在这三年的出货量分别为1700万台、6870万台、1.2亿台。
2010年,汉王董事长刘迎建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他的时代到来了,而直至今日,电子书的爆发增长始终没有到来,除了惨不忍睹的财报数据,刘迎建和他的汉王头上的光环已经消失。
根据最新公布的2012年报,汉王电纸书业务的营业收入为6916.2万元,较2011年下降了77%,占公司整体3.85亿营收的18%——该比例在高峰值曾经超过75%。如果以出货价700元计算(在京东商城,目前“热卖”的两款产品零售价分别为999元和799元),汉王电纸书在2012年全年不过才出售10万部,不及高峰时期一个月的销售量。
看起来是电子书拼不过平板,实际上也是,单一的用户功能体验现在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更需要一台娱乐电子终端,而不仅仅是能看书的电子阅读器。
不过,对中国市场而言,平板电脑的替代效应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长期模糊不清的商业模式让电子书市场遭到冷遇。
迄今为止,除了盛大的云中书城能提供盛大文学旗下网站拥有的版权作品,而汉王、易博士等都是以卖硬件的思维在运作。
由于版权方面的纠结使得电子书的内容供给上始终处于一个无序状态,对于大多数国内用户来说,他们还是通过盗版来实现数字阅读,在他们手上的电子书往往成为一个纯硬件产品,无法形成“内容+渠道+终端”的移动阅读产业链。
对于电子书而言,所面临的屏障不光源于版权授权的纠结,同样也受制于社会化阅读需求的提升。现在用户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单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复合型的视听体验,让电子书的阅读体验更显得单薄。同时,传统出版行业是保守的,不需要创新,电子书厂商想要与出版行业合作以获得优质内容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而在没有获得优质内容资源的情况下来做书籍的数字阅读显然无法吸引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