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知乎上匿名网友的爆料称:“Kindle Paperwhite 国行即将上市,入华阻碍已经全部打通,将会在4月16号开始接受预定。价格方面,预定价格为599元(赠送原装皮套,有一款新皮套将上市,但是具体不知道是赠送哪种),并且前期预定用户可获得kindle电子书商城(中国区)50元Gift Card。”
Kindle一乍一惊地入华的消息已经不只是第一次了,kindle这个一直被网友们视作颠覆中国图书行业的标志性产品,却并没有得到官方的积极回应。
我们不去讨论传闻本身,看看亚马逊中国自己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
去年12月中旬,亚马逊中国官网的Kindle电子书店悄然上线,提供了kindle iPhone/iPad/Android版的客户端应用下载。目前,Kindle电子书支持18个大类,共3.87万本电子书下载,用户能在非Kindle的终端上就能看到这些书。
如果说kindle是枪的话,那么补给用的子弹已然准备好了,就等着上膛射击了。
2011年《连线》的封面文章“下一任帮主贝索斯”中提到,这款平板电脑除了价格低廉,还把云技术运用到了极致。然而,亚马逊中国的“云技术”又体现在哪儿呢?
贝索斯口中“只是用来链接数据中心的工具”,很大程度上会由于政策以及图书版权的争议等问题,人为地将这个“市场”分为全球版与中国版,就像Evernote一样,“数据平台”的分家也在所难免。
要知道,亚马逊在美国的电子书业务之所以达到数十亿美元的规模,离不开亚马逊对于传统电子书代理模式的颠覆。实际上,亚马逊与美国出版商之间采用的是一种直接批发销售的方式,而并非传统的代理分成模式。亚马逊完全可以绕开出版商自主定价。这个,在当前中国几乎是做不到的。
除此之外,亚马逊还鼓励作者直接在Createspace平台上自助出版内容,作者最高可以拿到近70%销售额的版税,超过出版集团17.5%的电子书版税近4倍。去年,就有17种自助出版类图书登上了亚马逊100部Kindle畅销图书榜单,大赚了一笔。
另外,从三月开始,亚马逊便要提供版税月结的服务。其出版副总裁Jeff Belle 指出:“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作者还要等待6个月才获得版税。”一系列有利于作者的政策,吸引了源源不断的Kindle内容生产。
与国内的电子书平台多数内容是在一本书籍出版一段时间后,才根据行情顺势推出电子书籍不同。美国亚马逊上的电子书和纸质书籍是同步上线的。图书发售后,消费者也就没有由于时间差导致的“是买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的纠结。
不过,亚马逊中国已经开始试图打破这样“时间差”,在用户搜索图书时,如果找不到相应的电子书时,亚马逊会在页面左侧,出现“请转告出版社我想看这本书的Kindle版”的链接。这种以市场导向为筹码,反逼图书出版商的方式,究竟能有多大作用目前还不好说。
此外,据第一财经周刊的报道,亚马逊在十几年的时间中,已经积累大量的用户阅读数据,通过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帮助出版商预测未来图书的销量走势,其“用户中心”每间隔5分钟会检测负面评价,并将此通知给合作伙伴。这种合作方式,如果能应用到本土固然是最最理想的。但是,亚马逊总部的支持力度与本土出版社的配合程度,又让这个功能的实现充满变数。
除去图书之外的“数据中心”内容,又该如何在Kindle体现价值。美国亚马逊在近日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第三方网页挂上“Send to kindle”的按键,以此,用户就可以方便地看到网络上海量的资讯内容。
这个功能要想在国内实现,又必须要让亚马逊中国在市场上取得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才能享受到“分享到微博”、分享到“QQ空间”的待遇。且不说亚马逊中国本身的实力以及推广的阻碍,淘宝、腾讯之类的巨头对于“Send to kindle”的按键推广就不会坐视不理。
凡此种种,可以看出,kindle要想帮亚马逊摆脱“人人都想做中国的亚马逊,而亚马逊中国却不被提及”的魔咒,绝不是引进Kindle硬件那么简单。相应的内容服务、数据处理,政策斡旋、本土出版商的磨合以及第三方内容的拓展,都需要认真被考虑,耐心打磨。
否则,kindle就只是脱离云端支持的Chrome book,变为只能开关的机器而已。当第一批热情的消费者过去,为Kindle买单就只剩Kindle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