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很短,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十年又很长,足以见证一个又一个的奇迹。2013年是华商网建网10周年,作为扎根陕西本地的一家互联网企业,见证和经历了这10年间陕西互联网发展从高潮到低谷,再逐渐发展的全过程。十年间,当失去耐心的人们疾呼互联网是泡沫,大家不要陷进去的时候,华商网依旧走着自己该走的路。
陕西互联网经过这10年的发展,现在还缺少点什么呢?如何才能让陕西互联网更快发展?为此,华商网策划了以“陕西互联网缺点啥?”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力图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人物的采访,找到我们的不足,让陕西的互联网事业走的更远。
王小铸,一位在陕西互联网摸爬滚打十年的老记者,一位擅长通过互联网沟通、表达和书写的记者,一位从陕西网媒跳槽到中央级网媒的记者。
他说,做新闻是我的理想,作为一个新闻人,写出牛逼的新闻,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他说,传统媒体的未来已经不需要用望远镜看了,大环境当然是更利于网络,从网络跳槽到网络,只是因为我更擅长。
他说,坦率讲,在换工作之前,要想靠这份职业买房非常困难,结婚没问题,但要看怎么结了,当然也没那么差,努力总有回报,温饱还是可以解决的。
在人人皆记者的时代
专业、准确及身份和平台的公信度是记者的优势
在王小铸看来,微博的普及应用,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了信息的传播中,应该说是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新闻是专业领域里的名词。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网络媒体记者,面对“人人皆记者”的微博时代,优势就是更专业、更准确和身份以及平台所带来的公信度,这不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其他社会从业者所能具备的。
同时,作为一名记者,更应该在这样一个时代明白慎言的重要性,说什么,怎么说,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是否具有专业和条例的分析能力,这也是一个记者应该具备的优势。
网媒记者荣誉感
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提高
谈起网媒记者和传统记者的区别,王小铸说两者本质上没有不同,但平台的差异使他们的工作方式、待遇、强度、职业使命感等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个人认为目前最大的差异存在于两方面,一个是个人的职业素养,另一个是职业荣誉感。
就陕西本地而言,网媒记者的职业素养和传统媒体记者的职业素养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这与平台氛围有直接关系。其次,网媒记者的职业荣誉感较低,与社会对网媒的认同有关,也与他们的个人职业前景、工作待遇有关。个人以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们阅读习惯的逐渐改变,这一现状五年内将被扭转。
网络上被瞬间成就和打败的
都不是真正成就和失败
有人说,网络的力量真强大,它可以瞬间成就一个人,瞬间打败一个人。
在王小铸看来,瞬间成就一个人,瞬间打败一个人,这就是网络。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和掌握这种传播特性。另一方面,要摒弃浮躁。在网络上被瞬间成就和打败的,都不是真正成就和失败,因为这和大道相悖。
作为网络记者,能做到不被网络上所呈现的表象所迷惑,实难可贵。
网络搬运工?
无稽之谈
近几年,有人给网络编辑下了一条定义,就是网络搬运工或网络民工,这一说法在王小铸看来就是一种“无稽之谈”。
“我一直怀疑这是传统媒体人在自我优越感下的说法,网络从业者没必要理会这样的言论,看看当今传媒变迁,传统媒体编辑的含金量又在哪里?最害怕的是,网络人自己也理所当然的这样认为,也是前面所说的职业荣誉感问题。网络新闻从业者一定要自信。”
除了自信,他认为,网络编辑应尽力让每一次粘贴复制都成为一次高质量的原创,在业界,这样的榜样并不是没有。
在网媒工作有过很多成就感
王小铸告诉华商网记者,单从工作角度来讲,这份工作上给他带来过很多的成就感。但是在陕西网媒工作时的收入,让他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
“网络也给许多其他网络新闻人提供了发财的机会,有时候也羡慕,但做不到,也不会去做。就个人前途而言,因人而异吧,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同行很轻易的就提干置业买车,这和网络轻易成就和打败一个人一样,看起来似乎都没有根据。”
就目前的陕西而言,互联网依然是一个欠发达的产业。但收入上不去与陕西经济大环境有关,互联网企业本身在盈利方面的创新性不足,可以说几乎没有创新性,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技术应用的尊重和重视。
陕西互联网界不缺专家
最缺的是踏踏实实干事的人
在王小铸眼里,陕西互联网界最不缺专家,最缺的是踏踏实实干事的人,以及推动发展的创新。
举个简单的例子,五年前,陕西本地的几家网站和现在陕西本地几家网站的页面,对比一下,除了改版之外,看不出其他不同,那么增加的广告,只能让人心里发虚,凭什么人家给你砸钱?
王小铸(化名) 从业经验十年的网络记者
一位在陕西互联网摸爬滚打十年的老记者,一位擅长通过互联网沟通、表达和书写的记者,一位从陕西网媒跳槽到中央级网媒的记者。
语录:传统媒体的未来已经不需要用望远镜看了,大环境当然是更利于网络,从网络跳槽到网络,只是因为我更擅长。要想靠这份职业买房非常困难,结婚没问题,但要看怎么结了,当然也没那么差,努力总有回报,温饱还是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