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企业QQ的竞争对手,企业即时通讯和云办公服务运营商imo办公室,宣布自2014年1月起,对公有云实行收费。这一决定引起了一阵波澜,有些用户表示难以接受,希望imo继续坚守永久免费的承诺。
imo是个企业即时通讯软件,类似QQ,可以用作企业内部沟通交流和文件传输之用,不过这个imo里面没有广告,也没有各种游戏推荐等服务,换句话说就是有极好的稳定性,因为企业级应用本身只要稳定地实现功能即可,不需要娱乐等增值服务。据2012年艾瑞报告,企业即时通讯市场有57.5万个企业用户,其中使用imo的企业用户超过15万,超过其他任何同类产品。
imo在业务上有先发优势,2007年就起来了,积累了一定用户之后,腾讯企业QQ才崛起。不过腾讯企业QQ是收费的,而当时imo则一直承诺永久免费,这使得两者之间呈现拉锯状态,谁也无法把谁击倒。如今imo决定收费了,正常情况应该是去研判一下收费本身会对这个行业产生什么影响,但人们更多却习惯于套用一些模式和固定套路去判断正确与错误。
互联网屡试不爽的免费模式,被认为是金科玉律,越来越接近于颠扑不破的真理了。有人认为,产品的用户基数越大,分摊到每个用户上的成本就越低、越趋近于零,而用户的价值远高于产品的成本,向用户收费完全没有意义。
更有种看法认为,技术革新已模糊了身份界限、抹除了权贵等级,就统一通信的本质而言,无需再区分个人和企业用户。在IM之外,企业社交也基本能代替企业统一通信,会威胁到企业IM市场份额。因此,收费的统一通信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事实上,在互联网产品是否免费这件事上,不能采信一刀切的观点,需要区别对待。如果业务是面向大众的(2C),免费模式可能更适合,如依靠免费模式获得成功的腾讯QQ、百度搜索等;如果业务是面向企业(2B)或特定人群的,收费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企业总是要赚钱才能生存下去的,腾讯模式是通过提供免费服务获取大量用户后,再提供增值服务获得收入以覆盖为免费服务付出的成本。对于那些定位不在大众用户而在企业用户身上的企业,你让他走腾讯模式显然不现实,国内企业即时通讯整个行业还未到大规模井喷阶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imo这样的企业还是更适合选择直接收费的生存方式。
有时候用户并非反对收费,而是怕交了钱后得不到更好的服务。但有一点要注意,一个2B的互联网产品收费后,服务质量不一定更好,不收费的话,肯定不会更好。因为产品研发和维持运营都是需要投入的,企业没有钱赚,产品功能的迭代就不会那么快,好的服务就无从谈起。
企业IM本身可以发展成一个平台,给用户带来更多价值的,如接入CRM和HRP等软件,给企业办公节省大量成本,之所以前景出来了但还没发展到那一步,与收不上钱来有很大关系。用户们习惯于用免费产品了,一旦要收点钱则很敏感,想想这个产品给你带来多少便利,多少成本上的节省,再看看值不值就好了。
一个这几年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的观点是,好的服务应该收费,用户应该为能给自己带来便利的互联网服务收费,即便是2C业务也是如此。在美国,收费的互联网应用不胜枚举,如iTunes、Hulu和Netflix,app store中的许多应用等,收费使得这些应用成为服务精良,品质突出的代表,也促进了互联网产品的进化和提升。
imo开始收费这件事对企业而言,从根本上来说是个方向性选择,这意味着企业IM跑马圈地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要深耕产品与服务领域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会是这个行业未来的主要角逐点。
用户不怕花钱,就怕没有发现能令其激动,并愿意主动掏钱的功能与服务。如印象笔记那种的2C应用,面对的是个人用户,依然还是有成千上万用户愿意为之付出,像imo这样的2B应用,面对的是企业用户,为何就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中国数千万家中小企业,如今都面临着一个逐步实现互联网化的问题,企业办公方式的互联网化,是首先要做的事情。这里面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省,蕴藏着极大机会。免费模式对用户而言使用成本低,弃用成本也低,做出好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与质量,才能为用户创造出更多价值,也是这个行业的可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