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盒子历史简述 如今同质化严重吗?

2014-08-13 10:18:44来源:数英网作者:

智能电视还未完全普及,市场内需巨大,算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都聚齐了,于是运营商,互联网巨头,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甚至是应用提供商也纷纷加入战局……

电视盒子的起源

 中国的人特别多,所以中国的电视也特别多,从每个电视上都赚一点钱,就会有很多钱。
 
1999年,微软来了,搞了一个“维纳斯计划”,试图用一个简化了的windows系统和一个巨大的机顶盒,来帮助中国人用电视机上网。结果发现中国还有好多人不认识互联网。我倒是认识,不过在上网前要听“猫”滴滴嘟嘟叫半天的时代,让我用电视机上网,怎么想也不靠谱。所以“维纳斯计划”失败了。

2003年,有宽带了。靠网游赚足资本的陈天桥(盛大),不顾内部反对,喊着“谁反对,开除谁”一意孤行要搞“家庭娱乐战略”,要让人们能在电视上玩游戏看电影。搞了两年,出产品了。用的是inter的芯,windows的系统,起名叫盛大盒子。真的是个大盒子,而且很贵。在义乌试售价为6850元,而当时的主流PC均价5000元。所以,也失败了。

\
陈天桥用遥控器指着盛大盒子

以上两个案例的共同点在哪里?答:技术滞后于想法。你是不是想说,盛大盒子是因为贵,不是因为技术?答:太贵以至于不能适应市场的技术,不是好技术。
 
从某种意义来讲,电视盒子这东西,本来就应该是为弥补电视技术滞后而诞生的过度产品,当然,前面两个例子属于想法过于超前,技术过于滞后。电视盒子,在以前叫做机顶盒。在大家还用模拟电视时,有了数字信号,于是有了数字机顶盒。即便是现在国内互联网技术及内容建设相对完善,智能电视大卖的时候,国内还有很多模拟电视存量。于是,舍不得扔掉旧电视,购买智能电视的人们需要一个新的盒子——互联网电视盒子。(以下简称OTT盒子)可谓市场需求巨大。

救世主安卓系统出现

2008年,安卓系统面世。4年后,在google自己还没有想明白的时候,有一家叫做小米的广东公司,让搭载安卓系统的OTT盒子风靡中国。

\
雷军高兴的展示第一代小米盒子

实际上在小米盒子问世之前,2011年,中国市面上就已经出现了安卓OTT盒子。不过,这些盒子现在被称作“山寨盒子”。笔者曾在表哥家见过一个没有品牌,名没有Logo,开机画面是一只猴子的安卓OTT。

拜安卓的开源特性所赐,ROM,UI及系统搭建的技术开发门槛和成本大幅降低。国内许多硬件厂商也针对安卓提供了各种物美价廉的硬件解决方案。甚至提供包括公版软硬件、定制等的一条龙全程技术服务。

2012年11月,广电总局叫停小米盒子,因其违反了前一年广电总局发布的181号文(全称《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文件规定,不管是智能电视还是机顶盒等电视机附属产品,如果想接入互联网电视,必须与牌照持有者合作。181号文虽然对牌照商和硬件厂商在授权数量、发放地域、做出了相当的限制,但也令当时,尚处于法律监管灰色地带的互联网盒子有了合法的名分。

\
小米盒子复活仪式

2013年,小米与7大牌照商之一的CNTV合作,在业界对盒子的一片唱死声中复活。从而真正开启了中国OTT盒子的乱战。

各怀鬼胎加入战局

广电总局虽然有所限制,但也算是给这个行业正了名,算是天时。国内整个OTT盒子生产、供应链条相对完善,算是地利。智能电视还未完全普及,市场内需巨大,算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都聚齐了,于是运营商,互联网巨头,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甚至是应用提供商也纷纷加入战局。

对于运营商而言,IPTV受制于广电,无法全面铺开(2010年广电总局41号文规定了IPTV试点地区,让运营商之前对非试点地区的巨大投入打了水漂),又不甘心OTT这门生意就这样Over 了它这个Top,索性也自己做起盒子来。

\
小红盒子

终端厂商。除了小米,乐视这种带着互联网底子的新贵,传统电视厂商面对着前者带来的巨大压力,希冀在智能电视真正普及之前,用盒子拴住消费者,留住焕发第二春的机会。

\
海信盒子

内容提供商。这里指的是7大牌照商。依据广电总局181号文件的规定,OTT盒子只能搭载7家牌照商的集合播控平台内容及运营商的自有版权内容。所以他们基本是稳坐钓鱼台,坐等各种抱大腿。对于一些不合规的内容审核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有钱赚就好。

 

\
华数盒子

应用提供商,指的是诸如优酷、PPTV这样的视频网站。(其实也可以包括快播,不过不提它了。)除了做TV客户端,也开始自己做盒子了。当然也要抱大腿!优酷抱的是广电系的同洲,说是同洲负责内容,优酷只负责软件优化和自己的版权内容(政治思路很对)。PPTV抱的是华数,不过定位还是P2P,这个原本带点灰色,还未正名的技术。。。可以吗?

\
PP盒子

最后是互联网大佬们,移动端的仗还没打完,又来电视端抢入口了。好吧,也无可厚非啦。

\
天猫盒子

对了,最后的最后,还有山寨盒子们。“中国人这么多,中国的电视这么多,留个1%也有得赚。做得差不怕,能用就行,总有人会买的。卖的便宜不怕,有赚就行。”恩,中国有一批没有那么讲究的消费者,而且不在少数。

\
山寨盒子

各种各样的OTT盒子,用起来会觉得全都差不多。首先,系统方面基本全是安卓,也有像天猫魔盒用的是阿里云OS。但是阿里云OS兼容安卓应用,还得算是类安卓系统。另外,UI方面,清一色的Metro界面(win8),想想也是,这样比较符合电视的用户体验。没有必要为了不同质化而忽略用户体验。内容方面,除了牌照商的内容外,视频网站们也为了抢入口,不亦乐乎的跑去和终端合作,甚至直接开API接口。所以内容上也基本同质化了。
 
真想要有所区别,那只能是在定位和大的功能上做努力了。不过谁都不会轻举妄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是那么好当的,谁都不想变成盛大盒子对吧。除了要花大代价灌输概念,培养市场,技术开发等等,最疼的是政策风险。你们去看看小米盒子的百度百科,对2012年只字不提,雷军是个明白人。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政策风险什么的,该来还是要来的。

盒子的多事之夏

\
新广电总局落成合影

六月中旬广电总局点名批评牌照商百视通及华数,称其推出的盒子载有优酷等第三方应用,为未经国家审批的内容提供了进入家庭客厅的通道。严重违反181文规定。要求牌照商将第三方软件下架,并对已安装应用,做技术性处理。
 
七月初,广电总局推出TVOS 1.0操作系统,并规定广电系盒子必须安装。
 
七月中旬,广电总局又约见3大台和几个主要电视台,对目前互联网电视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提出要求:1.关闭OTT盒子的回放功能。2禁绝视频网站品牌露出。3.禁绝与快播合作。还有一条,真伪存疑,说禁绝OTT盒子的网上销售。
 
这轮政策打击其实并非新政,而是对181号文件的重申。证明OTT盒子前两年的擦边球确实擦到边了。这轮重拳具体会对哪些OTT盒子产生怎样影响,我就不在这里多讲了,网上已有很多分析。以行业来看,这样的政策限制无疑会对OTT盒子将来的发展模式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市场空间,增大了同质竞争的可能。但是从内容方面,如果真的完全依照181号文件,只能播载牌照商及运营商自有内容,倒也解决了内容的同质问题。
 
再分析下这轮打击的背后逻辑。在网上看到有说这是广电和邮电(运营商)的博弈。乍一看很符合人情世故,但从结果来看,似乎对运营商控制的IPTV是利好的。众所周知,百视通(上海文广与电信共同运营的IPTV)一直以内容优势被外界看好,据B公司内部人员透露其OTT盒子也压根不是其业务重点。严格按照181号文件来的话,反而是广电系内容相对弱势的牌照商受害。当然,这轮打击绝对削弱了来自OTT方面的压力,难道广电部和邮电部合力对外?当然这种阴谋论,笔者是绝对不认同的,呵呵。
 
比较靠谱的逻辑还是“讲政治,保安全”。由于我国内容审查及分级制度还未健全,因此广电部门必须要承担起内容监管的责任。毕竟,电视屏幕承载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并不可能完全交由市场。

马后炮

\
阿里2014杭州发布会现场

其实在笔者看来,中国互联网还有其他所有的行业和产品,会发生所谓同质化的情况,大体都是这样的原因:技术不成熟,市场不成熟,政府监管不成熟,用户消费观不成熟等等,当然也有中国特色的部分。不过这真的不是什么坏事,是每个产品,每个行业,甚至是每个经济体,每个国家必经的过程。待到时机成熟时,必定会有人站出来打破僵局。再补一句,不论什么行业什么产品,就算同质成Gay(同志)了,也不会完全一样,旁人又何必杞人忧天呢?

中国市场是最有趣也最值得期待的市场。最后,谢谢祖国!愿祖国明天更美好!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