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谁能比陆金所安全? 别闻到坏账气息就一哄而上

2015-03-14 18:01:47来源:威易网作者:陈燕

坏账传闻最早来自网易财经,“有传言称国内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因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近4亿元借款出现问题而曝出数亿元坏账。其中与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借款已到期,平安国际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

P2P行业风声鹤唳,眼下行业内最大的机构陆金所又被推上风口浪尖。陆金所从一出生就衔着金钥匙、更是在媒体的光环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坏账传闻一出,难免要被人拿着放大镜来看了,眼下更是有点被媒体和竞争对手大加挞伐的味道,不封它个“P2P最大坏账”是不罢休了。

坏账传闻最早来自网易财经,“有传言称国内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因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近4亿元借款出现问题而曝出数亿元坏账。其中与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借款已到期,平安国际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

网易财经这个报道语焉不详。单就两点,媒体可能下结论太早了。

一是报道中提到的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公司。所谓保理,是指以受让应收账款的方式提供贸易融资,包括进行应收账款的收付结算、管理与催收。保理业务的最大特点,在于融资是基于买卖双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由保理商提供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

保理业务融资一般是商业保理公司自身的资金,如果保理公司自身资金不足,再向银行借。这两年一些中高收益的保理资产对接互联网理财端的也不少见,平均看来,收益适中,流动性适中,风险也并不大——比起房地产、股票配资,风险还是小多了。

第二点可能被媒体过早下结论的一点是,陆金所昨天回应称,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确有一项应收账款业务目前进入法律程序,但是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也就是说,这笔应收账款很可能并不是在陆金所Lufax上销售给了普通投资人。如果真是这样,陆金所不像公众公布这笔进入法律程序的应收账款也确在情理之中。

坏账已经被妖魔化。这些年,P2P一有坏账,媒体就一哄而上。仿佛一有坏账,P2P就要兜底、变成“接盘侠”,然后自己要承受大面积的亏损。其实,事实并不是大家想得那样。

首先,项目到期并不等于就是出了坏账。到期没还,意味着只是出了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可以给借款企业延期,也可以通过调动其他金融资源来缓释或化解企业当前的流动性风险。

其次,即使企业不具有还款能力了,金融机构还有抵押、质押、担保等多种风控手段来处置风险。

退一万步来讲,即使这笔应收账款真的成为坏账。金融机构也有坏账处置能力啊!有句成语叫汝之砒霜、我之蜜糖,如果不是因为有那么多的“坏账”,信达资产在香港上市时也就不会成为人人疯抢的香饽饽了。

以上,笔者只是想表明:不要一闻坏账就色变。金融机构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出了风险并不等于坏账,坏账了也不等于亏损。而眼下,P2P行业俨然已经有了出了坏账就人人喊打的局面,仿佛有坏账就是犯错的小孩,但事情不是这样的,真实情况可能要复杂很多。

另外一点,笔者认为,不同公司对待风险事件的公开程度也和公司实力有关。就这次事件发生后,笔者询问了下周围几个投资陆金所的朋友,他们都说关注到了媒体的新闻,但也并不担心自己的钱真会有啥风险。很简单,他们在陆金所投钱,并不是看重陆金所到底投了什么资产,而是看重了平安投资担保公司的担保,也正是有平安这个靠山在,陆金所才能在众多P2P平台里上线这么长时间了还保持8%收益率经常抢不到标的奇葩现象。

作者系《东方企业家》记者,关注金融和投资领域
 

关键词:P2P陆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