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马化腾、雷军、周鸿祎,还有那个进来越来越活跃的郭台铭,跟着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贵州“数博会”上喊号子。李克强总理还对大会发去贺词。
一个内陆省份为什么忽然成了互联网+时代的香饽饽,这个不仔细想,还真难以理解。
我是不相信纯粹的市场驱动力的。这么一个大的国家,某个省份忽然在新的时代声量那么大,一定有一种塑造改革地标的用意。
是的,若单独论竞争要素,贵州确实难以胜出:地处内陆,人口、工业整体竞争力、经济总量、交通、物流似乎都不占优。在中国打造的特色的区域板块中,比如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中,它甚至也没有被视为最核心的区域。
看上去,大数据博览会这样的主题,跟贵州也有点远。
我理解的用意是,贵州应该是中国政府有意塑造的一轮改革的样板地。选择这里,用意在于:
一、淡化其他竞争要素充分的市场,一个内陆边远省份更能突出借力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优势。
二、过去几十年,贵州这个地方担负了中国军工重任,在经历了多年军转民历程后,它需要给予政策与资源倾斜,加快转型;
三、贵州也是一个文化、历史、民族、经济、地理风貌多样性的省份,更具有观察的意义。
贵州发展大数据行业,有几个差异的优势:
一、能源、资源优势,尤其水能、煤炭,这对那些高能耗的大型数据中心是一大优势。
你能看到,前几年,惠普、戴尔、富士康等巨头大都围绕着重庆转,尤其是富士康、惠普说要在那里建立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基地、大数据基地,几百万台的服务器。。后来笔记本代工起来了,但我知道,后来贵州同样吸引了更多。惠普、戴尔、富士康迅速转向那里。
二、这里是中国军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尤其是航空及配套的装备制造,并由次吸引了许多面向工业领域的IT企业。
几年前,南方汇通还一度是IT记者喜欢跟踪的企业。我刚入行的时候,它是热门企业。现在是朗玛信息们了。其实,它更有中航重机、黔轮胎A、振华科技、中天城投、长征电器、航天电器、贵航股份、高鸿股份。
你能看到,贵州多家上市公司都或多或少与高端装备、军工有关。这个也是长期工业氛围影响的结果。
有一点,需要充分理解,这种军工行业,其实一直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它对配套的要求很高。另外,一旦真正开放,军转民,会产生巨大成效。长虹在一个内陆城市四川绵阳发展起来,背后也有这种因素。
就是说,它能产生很长的价值链条,最后波及大众生活。这里面,就有巨大的升级、服务、链接的机会,尤其是对于软件、互联网行业。
在经历了几年面向消费的互联网热潮后,中国确实迎来一波工业互联网的巨大机会。这种机会,在那些急须转型的区域,更有发挥的机会。贵州应该是个很典型的地方。类似的还有四川程度,陕西西安一带。
三线建设之前,贵州谈不上现代工业。贵州三线军工企业包括航天、电子系统的在内,全年产值曾一度占贵州全省38%。贵州航空企业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主力军之一,研制生产过涡喷13、歼教7等大量二代主战航空装备,保卫国家领空几十年。现在贵州还有5万多名航空工业职工,几十家企业分布在贵阳、平坝、安顺、遵义等地,依然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极大地带动了区域内的各类配套企业、生产服务型和生活服务型企业发展。你看每年贵州的两会代表,这个领域都好几名。
中国周边、内部都面临一些不稳定因素,资本市场军工板块一直比较热。实际上这个也是市场化的动向,里面隐含许多投资机会、产业嫁接机会,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与民众生活更近的制造业配套服务体系,这个时间进入贵州,也是窗口期。
如果你仔细看,这次前去的企业家们,也很有趣。马云们、雷军们、郭台铭们,他们本身就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也许他们受邀只是偶然,但这个完整的互联网服务链条,应该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商机展示。
另外,我比较相信、也一直有这种逻辑:越是产业结构失衡、城乡差异巨大、越是民族文化与历史地理风貌多样性的省份,越能发挥信息技术产业的力量。
当然,这个需要人来配合。没有决策、人的因素,一切都谈不上。去年,阿里云一次规模较大的展会上,我现场听了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马宁宇博士的演讲,也参与了针对他的群访,我觉得,他的视野开阔,并且有着强大的行动力,中国新时代知识型官员的力量正在慢慢展现。
与许多省市领导只是将这些理念挂在口头,或只是出台一些太过远景的概念、规划不一样。马宁宇当时说,贵州的规划不但着眼长远,更是着眼于“未来一到两年,两到三年”的事,是要看得见、摸的着的,“落不到实处的规划是毫无意义的”。
他透露,2014年以来,贵州已明确地将大数据作为全省的战略选择,并作出了一系列承诺,包括出台了发展大数据产业意见、规划,建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开展一系列工作。2014年4月,贵州省政府与阿里集团签下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协同阿里在贵州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物流、骨干网等相关产业项目。之后“云上贵州”平台,作为中国第一个省区的平台完整落户阿里。
这一举动透露着某种战略阳光。阿里巴巴CTO王坚评价贵州省政府对于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的规划时说,这是新的背景下“中国一次新的改革开放”。我认为,这是前瞻的判断。
中国的改革开放,过去遵循的虽然也是效率优先,但它主要侧重的是战略性区域,尤其是沿海地区,重点在于吸引外资,推动出口贸易。若你一一查询,每个省份、城市的出口龙头,前几年都是外资制造型企业。从富士康到仁宝、广达、戴尔、英特尔、松下、三星等等。
不可否认,这一过程中,也带来了思维、制度、政策的创新。但金融危机后,也让人们重新反思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效与定位。之后经历了一波内迁,但中国的经济在区域、结构上不但没能改变失衡局面,反而仍在被持续拉大。
改变这种积重难返、失衡的局面,仅仅靠传统产业的升级再造,迁移,很难有新的成效。因为,即便内迁、转移,未来仍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郭台铭去年以来的言论反思,就有这种味道。
我觉得,新的时代背景下,唯有插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翅膀的内陆省份,才真正具备弯道超越的可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推动力,应该立足本地的基础支撑条件,真正源自一个区域的内部创新动力,借助信息技术来改造,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并且能够弥合30多年来造成的鸿沟,文化断裂,带来一场观念上的变革。
互联网+如果落到实处,它确实像是一次侧重内部创新力激发的新的改革开放战略。贵州率先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树立为全省的战略,贵阳抢先举办全球“数博会”,即便短期未必拉动经济,但占据了高地,就会吸附许多产业资源。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毫不避讳地说,要努力把数博会打造成贵州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贵州省省长陈敏尔表示,大数据是大产业、大红利、大变革、大机遇。
其实这不是贵州首次争夺大数据话语权。2014年以来,贵州先后举办了“云上贵州”大数据国际年会、“云上贵州”2014阿里云开发者大会西南峰会、2014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等多个重大活动。
2013年7月,贵州发布了《贵州省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计划》发布;9月,“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地;接着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落户贵州,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开工建设,并且还有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2015年2月,工信部批准了贵阳·贵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区。
今年3月,贵州进一步明确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数据是资源、产业是目的、应用是核心、安全是保障4个理念,通过解答数据从哪来、数据存放在哪、数据谁来使用3个问题,打造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端产品配套层5个层级,最终在贵州建成大数据内容、服务、金融三大中心。
2014年,贵州省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模总量1460亿元,同比增长62%;电子信息企业达到1721家,从业人员约7万人。其中,贵阳市共签约大数据及关联项目138个,金额1326亿元,计划到2017年实现产业总值2000亿元。
一个略显讽刺的案例是,一度是中国物联网重镇的无锡,最近有些被动。上任政府推出的“感知中国”口号,所能整合的市场要素,它对于整个产业带来的提升与整合,其实远不够充分,很难落到实处。
当然,每一轮改革,都会有样板工程,贵州恐怕也是。它能拉去互联网大佬,更像是当局的用意,但是,这无可厚非,毕竟它展示了一个区域的经济振兴机会,放在中国这个国家层面来看,它也称得上一次改革开放,只是这种开放,不但需要产业配合,更要在理念上形成激荡,要改变过去那种粗放、横向的模式,而更侧重于在地化的模式改造,自上而下、发自内心的创新驱动,这个周期不会很短。贵州还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