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车企业还在大打补贴战、疯狂烧钱时,新兴的拼车领域却率先摆脱“饮鸩止渴”的困窘,在企鹅智库的调研中发现,即便停止补贴也不会弃用拼车的用户达到86.6%,近9成用户停补贴不愤怒,表明拼车市场已迈向成熟、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中。
作为当今最大的拼车平台,嘀嗒拼车用户覆盖数超过了其他拼车平台的总和,在多项数据上遥遥领先。探究9成用户拼车“停补贴不愤怒”的原因及行业意义时,嘀嗒拼车无疑是最佳样本平台。
补贴不敏感,拼车本就是天然低价
王先生是北京某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也是嘀嗒拼车的资深车主,他每天搭载乘客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顺路,而且能分担车辆费用”,他说做拼车车主就是互助出行,自己有稳定的职业,并不需要靠拼车发家致富。
由于拼车市场建立的根基是车主希望分摊车辆日常开销而“捎带”乘客,非盈利目的驱动的拼车市场具备天然低价的基因,在嘀嗒拼车完善的C2C模式之下,更将这一基因发挥到极致:用户使用嘀嗒拼车,基于“顺路”原则,根据目的地支付固定价格,不因路况、路线等原因上涨费用。
虽然在乘坐舒适度上相同,但与专车及打车相比,即便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嘀嗒拼车的价格也远远低于前者。纵观嘀嗒拼车发展的过程中,补贴虽然在扩大市场方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并不像专车及打车应用那样具有决定性。“没有补贴我也一样会用嘀嗒拼车,我喜欢这种帮人帮己、绿色出行的方式,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张先生坦言。
使用高价值,不仅拼车更是拼人
从通州到CBD上班的小雨,每天挤八通线、一号线实在觉得崩溃,尤其到了夏天每个人都前胸贴后背,对一个女孩来说太过尴尬。在衡量了几种新交通方式后,她最终选择了嘀嗒拼车,没想到这一拼不仅解决了她的通勤问题,还帮助她找到了如意郎君。
有一种说法颇为有趣:拼车应用的竞争,倒下的是无数的“陌陌”。在嘀嗒拼车C2C模式之下的拼车,并非只是简单交易,社交属性更是贯穿其中。由于车主并不以此为职业,甚至可能在同一个小区居住、同一个写字楼上班,彼此之间有更多话题可聊,整个出行过程相比专车、出租车更为有趣好玩。
“坐专车的时候价格不固定,很多司机还不认路,老担心他绕路多收钱,就算开着宝马也觉得对方是以挣钱为目的。但嘀嗒拼车不一样,只要能送到地方、爱怎么开就怎么开,不用讨价还价,车上大家只管像朋友一样畅聊。”小雨认为,嘀嗒拼车在用车之外的社交价值,是远比金钱补贴更为珍贵的东西。
格局更稳定,嘀嗒拼车行业地位难撼
近期滴滴推出“滴滴顺风车”,虽然声势浩大、并且坐拥自身打车、专车业务积累的庞大用户基数,但却在拼车市场上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其中原因也与9成用户“停补贴不愤怒”有关。
从当前格局来看,嘀嗒拼车占据了先发优势、再加上在用户体验、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全面表现,占据了行业大多数份额,成为拼车用户的第一选择。而业界最大的变量“滴滴顺风车”却仍以烧钱补贴的传统打法试图冲击市场,在平台模式及用户体验管理上复制专车模式粗放运营,恐怕难以收到成效。
在O2O领域,尤其互联网用车市场上,平台补贴被视为扩大市场规模的不二法门,但这项“停补贴不愤怒”调查结果的出台,意味着以嘀嗒拼车领衔的原有市场格局已难以被撼动,行业马太效应已经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