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月低调试运行后,滴滴出行正式宣布上线“快车拼车”服务。滴滴出行战略副总裁朱景士表示,滴滴是基于平台规模已经足够大才推出上线快车拼车业务,未来将进一步丰富产品。同时资本市场对滴滴的前景看好,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
截至目前,滴滴专车(含快车)已拥有超过400万的注册司机,日均订单400万单。据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滴滴专车市场份额达到83.2%,日订单400万,居行业首位,这一成绩远超竞争对手Uber。
滴滴这样的成绩单也使其获得了资本青睐。“在出行领域,滴滴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公司,滴滴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超过30亿美元,并且投资者中不乏中投、平安这类最精明的、最懂得市场的投资机构,他们都是一边倒的支持了滴滴,这也是资本市场自己的选择。”朱景士说。
据介绍,此次滴滴推出的 “快车拼车”首批将覆盖北京、杭州等14座城市。其运行方式为:乘客在发送快车订单界面,输入目的地后,选择“拼车”再发送即可。若乘客A发送的快车拼车订单和乘客B发送的快车拼车订单较为顺路,A与B则拼车成功,系统会自动为司机规划接送A与B的最优路线及顺序。
此前,已有多个创业公司推出“一对多”的拼车服务,即一个司机接送多名乘客。但“一对多”受制于订单基数和算法,如果车辆不够多、线路不够密集,要接送多个乘客,必然会绕很远的路,影响接送效率和乘客体验。
“做多人拼车最重要有两点。第一就是规模,平台的规模如果在一定的阈值以下做拼车肯定不行,因为本身发出的订单量不够,重合路段概率就更低了;第二是算法,越复杂的路况对算法的要求越高,如果只是按照直线距离计算,就有可能会产生直线距离100米,而实际却发现要掉头、拐弯、穿越高架桥等情况。”朱景士透露,现在滴滴平台高峰时期的日订单量已经超过千万,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高的记录,并且还拥有全球顶尖的大数据团队。
而庞大的规模,也让滴滴得以实现精细化运营。根据滴滴在“快车拼车”正式上线的发布会上透露的数据,滴滴在每笔订单上花费的费用仅是竞争对手的1/4,而司机平均在滴滴平台上获得的订单量和时薪均超出竞争对手。这源于大规模的平台可以让司机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司机在单位每小时的收入会高于小平台,因此小平台反而需要给司机更多的补贴而留住司机,大平台则无需付出太多成本就可以让司机挣更多的钱。
未来,继续背靠海量用户和订单,积累大数据,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质量,是滴滴要做的事情。“快车拼车”的正式上线,仅是滴滴挖掘大数据潜力的一个开始。
“我们所致力的大数据方面的突破,不仅是为了规模,现在滴滴在进行规模扩张的同时,会把背后的产品质量、用户的体验等细节考虑得更周到。慢慢大家会看到我们推出很多新的功能和措施。”朱景士说,最终规模效应、大数据的优势、精细化的运营,产品的创新能力决定了用户选择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