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K12的百度文库能否完善教育公平

2016-01-08 10:38:58来源:威易网作者:

12月23日百度文库发布基础教育战略,推出《大数据透视高考》专题书联动百度高考APP。百度这一系列教育动作打的是怎样的拳法?这套拳法背后的内功是什么?如何打这套拳,它能否在BAT的教育大战中打出一片舞台?

在2015年接近尾声的最后一个月,百度在教育领域的大动作频频。12月3日宣布在新兴业务事业群组体系内成立百度教育事业部,推出“光合计划”扶植教育机构共建生态平台,百度传课同期启动“12.3好课节“进行在线课程促销;12月23日百度文库发布基础教育战略,推出《大数据透视高考》专题书联动百度高考APP。百度这一系列教育动作打的是怎样的拳法?这套拳法背后的内功是什么?如何打这套拳,它能否在BAT的教育大战中打出一片舞台?

百度的教育策略:“断舍离” ,专注K12-30岁用户

“断舍离”是日本近年来流行的家居术,通过重新考虑自己与物品的关系,选择自己最“需要、适合和舒服”的物品。过去一年,百度在教育领域也经历了去繁就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目标用户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教育理解为广义上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及传播,那么百度旗下与教育相关的产品非常多:百度搜索、百度知道、百度作业帮、百度文库和百度传课等。一方面,这些教育产品似乎“大而全”地覆盖了我们对知识获取的需求;但另一方面, 我们又很难说清百度在教育领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百度在教育领域模糊的战略在“断舍离”的过程中慢慢清晰。

从年底百度在教育的两次大动作中可以发现,升级为教育事业部的百度传课和百度文库事业部将一齐成为百度在线教育的左膀右臂,打出一套针对K12高考用户和18-30岁大学生和新兴职场用户的组合拳。

背后的逻辑: “连接”,迈向“教育平等”

搜索引擎诞生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便捷地找到所求。连接人和信息,让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连接人和人,让知识的分享更加平等;连接人和服务,让生活更加方便舒适。而教育的本质也是连接,连接人和知识,让外在信息内化为人内在的知识储备;连接人和人,让不同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知识。“连接”的共性,为百度在教育领域的布局打了扎实的基本功,也促成了教育成为百度新一轮战略重点。

K12的学生将高考作为人生重要的分水岭。高考也成为了沿袭“科举制度”传统的中国社会中,通过教育实现阶级流动攀爬社会阶梯最重要的途径。然而,教育资源在省际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甚至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学校之间分配的不平等,使得教育机会的平等成为天方夜谭。

相比在K12阶段教育不平等的显性,18-30岁的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在教育上的不平等却较少被人们关注。一方面,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分道扬镳之后,那些进入所谓“985”、“211”学校的大学生,享有着更多的教育资源:出国交换、选择第二专业、辅修小语种的机会,名校光环和社交资源,这些都为他们未来的职场铺路。而那些或因高考失利,或因成绩偏科而进入“普通”学校的大学生,成为了在大学教育和未来求职中的“弱势全体”。另一方面,大学生和职场新人常挂在嘴边的是”寻找自己的兴趣“,然而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内寻找兴趣的试错成本是很高的,转专业?间隔年?对于大多数家境普通、家庭保守的普通大学生,如果能从学习在线教育课程这种成本较低的方式开始,接触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和知识,对于寻找兴趣和为职场做准备有很大的帮助。

因而,在规划教育领域的战略时,百度将K12高考用户和18-30岁的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作为重点,是有其促进教育与社会平等的使命的。

出奇制胜与潜在挑战并存

前文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分析了百度在教育领域布局的重点和背后的逻辑,最后一部分我们来具体分析百度文库是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打好这套教育拳法,未来又面临着哪些潜在的挑战。

做教育,百度的优势在于平台和渠道,缺的是内容。而优质的教育内容恰恰是吸引用户学习的关键。在K12市场众多题库产品相互厮杀的红海里,很多家长和老师担心过分依赖手机的题库应用刷题,可能影响学生书面做题和考试的发挥。虽然电子智能产品普及,但在应试教育的领域,笔试还是最主要的考核方式。

百度文库以《大数据透视高考》联动百度高考APP的方式颇为巧妙地将传统作业场景与题库应用连接起来。学生在教辅上做题,将答案上传到百度高考APP,获得测评结果、知识图谱和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这种方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轻考生的刷题、备考负担,提升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对考生“个性化学习”的习惯重塑和学习路径的“拨乱反正”。考生通过使用这一产品,能够减少做题,更加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提高。如果说此前的备考是个大迷宫,教辅书和APP的作用则是缩小了这一迷宫的范围、让考生寻路更容易,而非作弊直接将考生送往终点。即使知道了自己的薄弱环节,除了进行相应练习,还要用什么方式提升、怎样提炼题干、整理思路都需要考生的个人思考,毕竟这依然是一个“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