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懒,上门只符合部分用户
今天看到了美团关闭到家业务O2O,这个布局一定是失误的,上门不是O2O的本质,但一定有部分需求在里面。大众点评所关闭的到家频道涵盖上门按摩、上门保养、上门保洁以及代驾等数十个品类。原因是用户习惯并未养成,还有成本太高!
我在很多场合说过,用户要的是便捷,不是价格,一些人就在考虑用户有多懒,把便捷和懒划上了等号。做了O2O,就假设用户非常懒,不去逛街,不下楼吃饭,不做饭,不去洗车店,不洗衣服等等,反正就是生活中一切的事情都可以通过上门解决。
尤其是一些刚创业的新项目,假定的是用户复购率非常高,搞定一个用户之后,他就会一直使用这项服务。这种想法的初衷是没错的,可忽略了人的本性,单从经济的 角度去分析需求了,人毕竟是群居动物,有融入社会,共享的本性。很多生活中的事情,人们是愿意自己动手去搞定的,只是考虑那种方式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便捷,更多的满足感,很多上门服务的消费是有随机性的。
尝新这个要素,一定要考虑到项目的前期投入里,而且要重点考虑。
尝新造就大量的伪需求市场,比如说一件新生事物出来后,很多人由于好奇,或者是受利益诱惑,进行了第一次消费,其实根本没有养成这种消费的习惯,利益诱惑已过,新鲜感一失去,用户基本流失。这里面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商家本身没有持续的盈利模式;二是流量思维在作怪,想不断的引流引资;三是新的消费习惯培养需要很长时间;四是要考虑生活类消费的随机性。
很多O2O新项目死在了成本上
现在你随便走在大街上、地铁里、电梯,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O2O广告。这些项目的成本有多高?随叫随到的成本有哪些?交通费,工作效率等等,比如约厨师,这个厨师最少是月薪万元以上的师傅吧,他在酒店里一天可以做多少道菜,去顾客家,一天最多去三家吧,而且饭点的时候去,每次合理的收费是在300元左右,一个月不休假,天天有三单生意,挣钱是2.7万,除去交通费,平台费等等,貌似真的有赚,但现实不是这么理想的。很多厨师甚至连以前的基本工作都赚不到,还搞的非常累。这里仅仅是举个例子,很多上门类的O2O都存在成本无法转移的问题。
这种需求市场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存在于个别高档消费的家庭,而且消费时间大多在周末,家庭聚会类型。营销就需要更加精准,否则大部分都是浪费。说道相对精准营销,不得不提一下现在的推广盲目性,盲目的程度是有空间,有人流的地方,一定有O2O的广告,就拿电梯里的广告来说,四面几乎全是O2O公司的广告,上面都有二维码,做过无数次电梯的我,也没看到有一个人去扫码下载,大多数是看看而已。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大型的电商平台,做促销时候的推广。新型项目新模式,谁会在这里下载尝新,更何况很多项目的目标用户根本不是上班的白领。
为流量的烧钱,没有再度融资基本垮掉
抢速度,抢市场,抢流量。做法就是烧钱,这一年烧了多少钱?后来看到了一些人整理的这一年O2O死亡名单,看似都有市场的项目,最后终结了。仔细研究下期中大部分都是经过了A轮融资的,很多公司的做法就是用新模式去吸引融资,在O2O大热的市场里,资本方也是盲目的,都是在做投机的事,赶潮流。
流量很重要,但一定是打好了基础,做好了内功,进来的流量要转化,转化率要高。现在的 O2O一考虑到盈利,怎么盈利?多长时间盈利?盈利多少?就基本可以关掉了,因为你所认为的流量不一定是你真实的用户,而且大部分都不是。
明明是一个高级专享服务,却非要做成普通大众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