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在前几天阿里巴巴集团的技术大会上,马云将阿里巴巴接下来20年的技术战略也命名为“NASA”。
显然,此NASA非彼NASA,但其背后的“创新精神”的相通的。
会上,马云首次披露了阿里巴巴未来20年的愿景:构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创造1亿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企业盈利。围绕这个愿景,阿里巴巴将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全新的机制和方法,在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生物识别等领域积累技术,为服务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驱动人类科技和生活的极大进步,阿里巴巴的新经济体必须建立新的技术基础设施和技术思考之上。”这就是阿里NASA的由来。
“手榴弹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导弹来。”马云表示,过去技术跟着业务走,是“兵工厂”模式,“阿里巴巴必须思考建立导弹的机制,成立新技术研发体系,聚焦核心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目标是为了解决10年、20年后的困难。”
在别人还在考虑如何提升客单量的时候,马云已经在看20年之后的事了。如果说美国的NASA是美苏太空竞赛的意外产物,那么阿里的NASA则是差点被商业埋没的“明珠”。
“过去18年来,阿里巴巴的商业做得太成功,掩盖了技术的光芒。”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行巅表示,电商双11、支付金融、云计算、物流......这些独一无二的商业场景对阿里来说都是财富,“今天,我们已处在一个技术创新的临界点,从工程技术到核心科技的临界点”。
在经历粗放式的快速扩张后,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科技航道,阿里的这条航道或许是开通最快的:
早在7年前,马云就开始了云计算的布局,如今阿里云成为除了支付宝外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三增长极,在全球范围内与微软、亚马逊抗衡;毕马威公布的全球科技领袖榜单上,马云力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等人排名第三;在美国权威科学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上,阿里巴巴凭借“强化学习”和“刷脸支付”入选。
目前,阿里巴巴拥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500多位博士。36位合伙人中,有9位拥有工程师背景。此外,阿里巴巴在超大规模计算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机器学习平台等核心基础技术领域已持续投入近10年。
马云曾经说过,他的梦想是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企业,“NASA”计划就是这剂让企业持续发展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