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背景
9月28日,由马云、马化腾、马明哲联合投资的众安在线(06060.HK)在港股成功IPO,发行199,293,900股H股,发行价59.7港元,募集资金总额115.31亿港元。首日开盘价69港元,随后众安在线股价大涨,市值随之冲破千亿港元。
二、相关数据
作为中国首家完全基于互联网的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的股东团队星光熠熠,不仅在上市前的融资中获得马明哲、马化腾及马云的“三马”背书,此次IPO更吸引日本软银集团成为基石投资者。软银将认购7190万股H股,相当于完成全球发售后H股股份的36.08%,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约4.99%。
根据众安IPO保荐人之一的瑞银此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该行预计众安保险的估值达727亿港元至1012亿港元,2017年预测市净率为3.6至5倍,2018年为3.6至4.9倍,2019年为3.4至4.6倍,远高于市场同业1至2倍的市净率。
与此同时,众安保险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从2014年起的三年间,总保费收入由7.94亿元增长至34.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7.2%,今年第一季度的总保费也同比增长70.48%至10.3亿元。然而,公司过去三年的综合成本率却一直位于100%以上,代表公司承保方面仍在亏损。
根据众安最新披露的财务资料,2014年至2017年,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分别达到108.6%、126.6%与104.7%,而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综合成本率,同比增长17.5个百分点至129.3%,环比也继续增长6.2个百分点。公司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录得整体净亏损约2.87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25.6%,并预期今年与明年全年,公司将继续产生承保亏损,但长期目标是将综合成本率降至100%以下。
财务资料显示,过去三个财政年度,公司年均每人平均保费收入逐年增长,分别为4元、7.3元与9.9元,平均每人购买保险数量也从2014年的5.4个增长到2016年的10.3个。众安保险首席财务官邓锐民表示,随着公司产品数量增加,以及单价被拉高,例如价位较高、在400至500元间的健康险产品的推出,预计人均年保费收入也将继续增长。
三、专家点评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国内首部互联网+金融著作《互联网+普惠金融:新金融时代》作者曹磊认为众安在线不仅是“中国互联网保险第一股”,也是真正意义上“金融科技第一股”,并发表以下点评。
观点一:众安在线选择香港上市有其考虑
首先,公司选择上市地点的原因包含了很多方面的考虑,而最终的选择也会体现这家公司最终的一个权衡。这些要考虑的方面主要有:
1、交易所的监管力度、法规设置;
2、交易所所在地的投资热情、交易的活跃程度;
3、交易所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对某些行业的公司股票估值的专业性与经验;
4、该公司未来的战略和业务发展方向。
其次,香港资本市场规模庞大,市场成熟及规范。机构投资者及散户参与积极性高。中国概念公司在香港上市,股份交易活跃,二级市场流通性佳。
再次,香港是通往中国之大门、面向世界的窗口。凭借国际金融中心、资讯中心的地位,扩大公司影响力。法规完善,如证券及期货条例、上市规则、收购合并守则等。
观点二:众安在线拥有其高市值有其合理性
众安保险在公开市场受到的追捧与其自身的稀缺性有直接关系,而充分的稀缺性足以为其带来溢价。在保险这个强监管的行业中,拿到牌照意味着已经树起了高高的壁垒。
目前来看,上市金融科技公司较少,缺乏参照系。和传统保险行业不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样的科技元素也开始体现在业绩指标中,众安保险的审核评分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与传统保险公司差异巨大。因此,众安保险当下所获的高估值不可能是以保险公司的估值逻辑为基础,而是遵循以用户数、市场份额、成长速度等指标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估值逻辑。
加上众安在线拥有阿里巴巴、腾讯、平安保险等优质大股东背景,因此其高市值就目前有其合理性。
观点三:众安在线依然存在“内忧外患”
众安保险终归是一家设计和销售保险产品的公司,卖保险就必然面临着渠道难题。众安的核心模式就是摒弃线下渠道,单纯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与场景匹配的保险产品。但依赖特定渠道确实给他们的业务带来了风险。产品的局限性和渠道之困都迫使众安必须走出舒适区。
众安在线面临的对手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京东金融、苏宁金融、腾讯金融、顺丰金融、小米金融、携程金融、美团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2)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太平洋保险、生命人寿、中国平安、泰康人寿、安邦保险、新华保险等传统保险企业;3)新一站保险、慧择网、保网、中民保险网、优保网、搜保网等第三方保险平台。
观点四:金融科技领域前景依旧可期
从行业上来看,由于平台之间的过度竞争。在我国,支付与交易技术、风控技术、智能投顾、区块链等风头正盛,大大小小的金融企业、理财平台、互联网公司大量涌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宜信、积木盒子等纷纷宣称自己为“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目前处于红海。
面对当前金融科技某些领域已经泛起的泡沫,还需多加监管防范。可以说,金融科技眼下还属于创新产业,从技术上看,不少关键技术推进尚不可期,底层技术如区块链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理论与实际应用间还存在距离。但相信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金融科技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