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交通出行?海信拿出了智慧青岛范例

2017-10-30 14:35:33来源:威易网作者:

    借助海信智能交通系统,青岛市内很多道路都已实现“绿波带”,即私家车按照特定速度行驶,在特定路段内逢红绿灯时,基本都是绿灯,不仅提高了城市道路车辆的出行效率,更是大幅改善了驾车出行体验。

      开车上路,全程绿灯。”

这是很多私家车主驾车出行时的最大愿望,如今,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这样的想法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借助海信智能交通系统,青岛市内很多道路都已实现“绿波带”,即私家车按照特定速度行驶,在特定路段内逢红绿灯时,基本都是绿灯,不仅提高了城市道路车辆的出行效率,更是大幅改善了驾车出行体验。

\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李俊慧

而这只不过是“人工智能+交通”或人工智能技术赋予城市交通管理的冰山一角。那么,海信智能交通系统是如何实现“绿波带”的?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智能交通还有那些想象空间?

人工智能赋能交通管理:前提需要有交通运行大数据

“高德地图”发布的数据显示,青岛拥堵排名已由2015年的全国排名第9位降至现在的第25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评价报告显示,2016年青岛市区整体路网平均速度提高9.71%,通行时间缩短25%,高峰持续时间减少11.08%。

事实上,青岛城市道路出行效率的提升,完全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交通管理。

截止目前,青岛市内智能交通高清数字监控摄像机1200台,微波、超声波、电子警察检测点4000处,均由海信网络科技参与或布设,使得智能交通系统设备基本覆盖到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及国省道。

可以看到,“全程绿灯、一路畅通”的交通信号控制或管理,是依托上述摄像机、检测点等设备及系统形成的大数据,再结合机器算法,设定合理的驾驶速度及车流规模,测算出不同道路间距的信号灯红绿灯状态时长,进而使得相应路段内行驶的车辆都可以高效通行。

简单说,如果相关部门依托各类道路监控设备形成的不同纬度大数据,是可以精确或合理设定红绿灯间隔时长,进而实现车流量的合理调控以及出行体验的大幅提升。

如今,青岛市内很多红绿灯的秒数,都是根据道路车辆情况自动调整,整个城市的道路出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人工智能+交通”:线上线下出行大数据打通融合是趋势

目前,在交通出行领域形成的大数据,按照形成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线上形成的行为轨迹数据,一种是线下监测的人车流数据。

前者以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及滴滴、摩拜等互联网厂商为代表,后者主要以各地交管部门依托海信等厂商的智能交通系统为代表。

以滴滴为例,滴滴平台上基于网约车能积累一定的行车轨迹数据,但是,由于其样本量有效,虽然有价值但并不够高,而交管部门依托线下摄像机、检测点等形成更为精准的人流及车流数据,不过,由于摄像机布局及检测点设置等问题,也存在部分路段数据不充分问题。

简单说,现阶段不论是互联网平台的线上行为轨迹数据,还是相关部门的线下流量监测数据,都可能存在不完整、不全面的问题,因此,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 ,要想更好的赋能交通管理,就需要实现链各个维度的数据融合或打通。

显然,与传统的互联网数据不同,海信所掌握大数据,既来自互联网,也来自自己的前端设备,在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上更胜一筹,一旦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就会释放巨大的应用潜力。

海信+互联网平台或互联网+海信,“人工智能+交通”新路径

构建智慧城市,打造智能交通,让城市道路运行效率更好,市民出行体验更加顺畅,除去要发挥好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相关各方或平台一起参与到相应的技术平台搭建中。

目前,除了青岛之外,海信的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产品与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全国100多个城市。全国39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其中28个城市都在应用海信解决方案,占比达71%。

可以说,海信依托自己的智能交通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城市路段运行大数据,而类似BAT等巨头结合自身业务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位置数据。

打破“数据孤岛”或“业务割据”带来的瓶颈,不论海信+互联网平台,或互联网+海信,线上与线下的大数据实现融合或将各类出行大数据整合到一起,在一张图中呈现,将有助于相关部门更好的管理道路出行,也有助于市民更好的确定出行时间、出行方式或出行路线。

预计不用太久,出门前拿出手机点开APP一看,用户就能很快决定是就近乘坐公交,还是解锁单车换乘地铁,抑或驾车出行,因为融合人工智能的大数据会根据不同出行方式,更为精确的告知用户那种方式更高效或更省时。
 

关键词: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