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大潮之下 大西安人正经受一场“头脑飓风”

2017-11-09 10:33:24来源:“秦鉴”微信公众号作者:

当这些新市民带着创新的理念扩散至整个西安,感染更多人,千千万万的带有新理念的市民,将是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的真正依托,也将为大西安开创新纪元供给不可限量的洪荒之力。

最近,秦鉴君发现一个特别现象:时值全球硬科技大会西安召开,如此大的事件,民间反应却多少有些“迟钝”。

\
2017年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11月7—8日在西安召开

说到这里,插播一个小故事:秦鉴君有位朋友S是数码“达人”,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S却是位不折不扣的科技小白,他搞不清楚CMOS大小和成像质量的关系,所以他买相机只看像素;也会大转什么“小龙虾不是虾是一种虫子”的谣言。

不关心科技的人,大都有个通病,对技术类的东东不求甚解。而S表现的尤为突出:所以,他不管玩什么,都能玩的很烂。

S的无人机飞到树上,S操纵的英雄,往往沦为挂着神器的羊宝宝。问题是,如果他这样甘于垫底,也不失为一种达观心态,而他偏偏很郁闷并纳闷:为什么我就这么菜呢?

这是一个技术懒汉的悲惨故事,但是S的极端案例,或多或少在今天许多中国人身上上演着:大家伙一边享受或艳羡着最新的科技产品,一边对其背后的科学领域保持着傻白甜的婉拒的微笑。在陕西,在西安,这样的情形尤为普遍。

\
古典与现代相互辉映的西安

因此可以说,目前的西安,存在着产业方面要向硬科技看齐,而人民群众科学素养又不高的现实矛盾。

基于此,在此次作为主体的全球硬科技大会之外,西咸新区同步启动的十数个与硬科技相关的活动就显得殊为可贵了。

这些活动单独拿出来,其从规格,或是参与嘉宾的量级来看,都为行业里所稀见。

如仅就8日启动的,中国科学院联动创新系列论坛之科学城发展高峰论坛而言,就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美国硅谷投资人史蒂夫·霍夫曼等出席。

\
中国科学院联动创新系列论坛之科学城发展高峰论坛

这种以主体活动为核心,多点开花的活动布局,有助于将硬科技的概念充分扩散开来。而这一点,实有必要在后来的硬科技大会举办期间进一步强化、细化。

1、打造硬科技之都 又一次全民观念洗礼

硬科技大会召开前后,秦鉴君曾和几位朋友聊了聊。有位朋友就感慨,其民间热度,赶不上另一场同时召开的盛会:杨凌农高会。

\
2017杨凌农高会

当时秦鉴君就说:这大约与首届大会更多还是停留在政府与行业层面有关,而尚不是一场能够凝聚普通人眼球的展览性盛会。

当然,作为初次亮相,其从内容支撑、场馆安排、市场策划方面,也无法呈现如“西洽会”这样的规模与体格。换句话说,首届盛会主要意在喊出这个口号:“西安,要扛起这面大旗了!”其真正的精彩,容留未来发挥。

但通过这次社会舆论的表现,有必要引起我们注意和思考:公众对于科技层面的盛会仍比较陌生,主动参与意愿还没有被激发;二是媒体过多聚焦于硬科技行业内部,过多把注意力放在专家声音上,而少一些硬科技与大西安市民的关联。

实际上,西安将“硬科技”打造为名片,除了发展之需,也有扭转陕西留给外界“传统、保守、落后”的陈旧形象的意图。它的着力点,依然是西安人整体理念的革新。

就像当初永康书记发动“烟头革命”,有人不理解,捡烟头能引发什么变化?后来,“车让人”也有人不解,为什么要机动车先行带动文明之风?

\
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致辞

这种种变化所着力要改变的,就是这种种“不解”所折射出的陈旧的懒散的观念。它不仅存在于许多西安官员、普通市民头脑当中,甚至也广泛存在于媒体、企业各个行业。正是它们,造就了当代陕西、当代西安的裹足不前。

2、科技强市 离不开市民科学素养提升

有人说,中国乒乓称霸全球,是因为会打乒乓球的中国人太多了。这就像说巴西足球牛掰,是因为群众基础好,没有人异议。

一国科技的提振也是如此。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在科学城发展高峰论坛上讲话

199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理事会通过一个研究和制订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计划。该计划说的非常透彻:较高的科学素养的国民对社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公民将能够利用科学原则和科学过程进行个人决策;国民将能够使用丰富的科学知识了解我们的自然世界;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将会极大地提高生产力;知识丰富的国民将能够参加与社会有关的科学议题的讨论。

通过实行该计划,2013年时,美国国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已达28%。而据2015年12月媒体报道,陕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不过5.51%,这个比例相比国内东南省份,也是比较低的。

基于上述背景,秦鉴君认为如科学城论坛等系列活动的意义,要比单纯的招商引资,或渲染一种概念丰富的多。

\
中国科学院联动创新系列论坛之科学城发展高峰论坛

譬如,科学城的建设,首先作为一种科学成分十足,而又具有规模效应的区域实体,对西安人形成观念的冲击。它打破了人们对旧西安传统开发区、新城的刻板印象,而以一种前所未有、超越想象的面貌,带来了新西安的新形象。即使站在城墙之外审视,科学城也显然为古朴的西安注入了这座城市渴望许久的现代气质。

在硬科技旗帜的持续飘荡之下,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的大量涌入,有助于营造一种礼敬科学、崇尚理性的氛围,必然能够带动市民亲近科学;而当市民的科学素养整体提升,科技强市的光彩便会真正绽放。

3、“科学城”能否打造科技生活的桃花源

就像前文所述,真正的科普应当是潜移默化的,绝非举着大喇叭的生硬宣讲,而是刺激公众好奇心,让大家有兴趣主动地接触科学,走进科学。

\
美国硅谷投资人史蒂夫·霍夫曼在科学城发展高峰论坛上演讲

说到这里,此次科学城发展论坛对秦鉴君启示很多。其实,对于其落脚点,大西安中央公园的“安家之处”,诞生国内首个硬科技小镇的沣西新城,秦鉴君之前就做过高度评价,见《从捡烟头到硬科技 王永康心中的西安 究竟是座怎样的城》。

在这次论坛上,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刘宇斌发布了《大西安科学城发展规划》。其提出,将以硬科技小镇为引领,按“两核多区,公园城市”的空间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

\
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刘宇斌发布《大西安科学城发展规划》

应当说,规划是很远大的,但这并不是像过去人们对一些官方文件的印象那样流于空谈。

如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所感慨,“当初我和宇斌谈打造这样一个区域(中国硅谷)的时候,我担心他们的认识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但是没想到西咸的这些政府官员,对此认知比我还深,他们深刻认识到未来的发展在于科技、在于人才,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地方一定会有未来。”

最终,王主持的中国西部创新港落地沣西新城。

\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事实上,王树国的感受,在许多和刘宇斌交流过的企业、组织、个人那里都能赢得共鸣。这些共鸣最终也都往往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力挺。而这,也是秦鉴君认为科学城真实可触,并对其寄予了极大期待的理由所在。正是有一批怀有理想主义的干部的努力,让科学城颇有一分理想城的激情与光彩。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看是,《规划》呈现并强化了许多刘之前提到过的亮点,如:“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体、精神共同体,真正实现我们过去倡导的渭河滩上踢足球,生态湿地喝咖啡,大树森林搞研发,”一言以蔽之,就像人们用微信付款一样,在这里,城市生活与科技产业真正融合为一体。而这,是秦鉴君本人认为科学城最具魅力的地方。

\
产城融合 沣西新城特色小镇建设不拘一格

这种城市生活与科技产业的融合,不是产业和居民生活区地理位置的简单复合,而是在城市管理、运行、生态体系方方面面融入科学的血液。就像秦鉴君在之前文章说的,这是一座自来水管里都流淌着科技的未来之城。

其实,提升一方区域民众科学素养的最有效方式,岂不就是让科技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科技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在大环境驱使下,人们就会为了适应并融入这种生活,而主动地积极学习、充电。这个道理,就像把一个不修边幅的女汉子,丢进潮女群一样,将引发立竿见影的变化。

\
紧扣硬科技 沣西新城开启“科学城”建设新时代

城市的灵魂在于人。不同人群的因素集合起来,就构建了不同城市的风貌。但城市不是被动的,我们可以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管理,引导人群的成长。今年以来,大西安文明风貌的变化应当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

科学城的建设也是如此,它的“用生态溶解城市“的理念,它的产城一体的特色,无疑将吸引数以万计心慕科学生活的人们集聚于此,也将感染一批原来的生活在其间和周围的人们。在长期建设之后,也必然将输出一批批科技素养过硬的新市民。

\
西咸新区西部云谷日渐成为创业投资者的乐园

当这些新市民带着创新的理念扩散至整个西安,感染更多人,千千万万的带有新理念的市民,将是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的真正依托,也将为大西安开创新纪元供给不可限量的洪荒之力。

秦鉴君以为,这应当是科学城能够提供给大西安的,鲜为人关注却亟需引发重视并力推的,独一无二的可贵价值。

本文授权转载于“秦鉴”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硬科技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