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互联网商业化浪潮10周年纪念,也是网络媒体的10周年庆典。10年岁月潮起潮落,刚好一个轮回。同时,2003年将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将留下神奇而又光辉的一页。这一年,中国网络概念股在纳斯达克市场一路高奏凯歌,股价扶摇直上,成全了许多浪迹于互联网的网络精英,使他们荣登中华富豪榜。也是在这一年,“木子美”以其惊世骇俗的行为成为网上被查询最多、被人议论最多的名字。同样在这一年,“中国反网络色情第一人”“王吉鹏”成为被中国大小网站关注最多的,议论最多的名字。倘若前者属于时事造英雄式的成功,而后两者的成功则与“博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博客是什么?博客为什么工作?博客为谁工作?博客工作的动力来自哪里?博客将会成就什么?博客将颠覆什么?博客将走向何方?博客是泡沫吗?博客是炒作吗?博客真的神奇吗?一连串的问号使人目不暇接,那么博客究竟为何物?
博客的定义
“博客”几乎是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陌生的词汇,其英文名称为“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博客”中文名称是由博客中国的王俊秀翻译而来。
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更新频繁、简洁明了和个性化。作为中国博客的基地,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认为,博客概念应包括三方面的要素:1.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2.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3.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此外,应当注意的是,博客撰写的文章不等于个人日记;博客网站也绝非是个人网站。但博客可以成为个人媒体、个人网络导航和个人搜索引擎。因此,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要表达出个人思想,不是要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博客精神的核心不是自娱自乐,而是是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利他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服务。
博客网站的形式:
由于Blog一词来源于“网络日志(Web Log)”,而不是“网络日记(Web Diary)”。两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同,因此,全球博客网站依照归类,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个人杂志型。作者针对某些主题,每天贴出最新报导,其中有个人观察、网络文章连结及读者响应等,其中也有很多跟技术有关的网络日志,像在线学习邮报就是很有用的例子。
2、传统日记型。作者随时写下每日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同时也加入生活照片,像在线学习专家Jay Cross的网络日志就记载的很有趣。
3、网络导览型。作者以推荐当日值得一读的网络文章、网站、网络日志为主要任务,相当于过滤网络内容的义工,基本形式就是网络资源的连结,并加入作者的观点与评论,读者也可参与讨论。
博客的起源:
尽管博客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但关于博客的起源,在网上的答案可谓众所风云,五花八门。但可以肯定的是,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 New Page”网页(http://archive.ncsa.uiuc.edu/SDG/Software/Mosaic/Docs/whats-new.html),主要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1994年1月,美国人Justin Hall开办“Justin’s Home Page”(Justin的个人网页),不久里面开始收集各种地下秘密的链接,这个重要的个人网站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博客网站之一。
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 “Robot Wisdom Weblog” 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至今,在博客领域,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由Matt Haughey发起的社区博客网站Metafilter 虽然被人广为批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确是比其他博客网站更有意思。而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命名的。
博客在美国的发展:
1997年:博客诞生——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名字,最早开始用weblog这个术语来描述那些有评论和链接,而且持续更新的个人网站。
1998年:“德拉吉报道”让世界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博客的力量。当年1月17日深夜,德拉吉在他的网站上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在复印前的最后一分钟,星期六晚上6点,《新闻周刊》抽掉了一个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没有人知道德拉吉的消息来源,但他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报道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的人。一夜之间,德拉吉报道成为全球最有名的新闻媒体。德拉吉利用传统媒体的犹豫不前,甘愿冒上错误报道的风险,在没有证实报道完全属实之前,就抢在其他新闻报刊、电视、电台和网站,公布于世。在此后整整半年时间内,德拉吉报告引领了美国的“舆论导向”。
1998年5月7日:Peter Merholz开始出版网站peterme.com(根据他自己的档案记录)。
1998年9月15日:Memepool开始出版,最早的链接是关于“Alex Chiu’s Eternal Life Device”。
1999年:Peter Merholz以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成为今天最常用的术语。
1999年5月28日,Cam在他个人博客网站Camworld中写道:“Dave Winer开始了最早的博客网站,Camworld无需隐瞒地表示,模范和追随Scripting News。”
2000年4月12日:Weblogs eGroups的邮件列表终止,Jorn Barger和Dave Winer的鼻祖之争开始公开化。
2000年8月22日:Wine在FoRK的邮件列表中贴出帖子,爆发争吵。
2000年10月:Jakob Neilsen表示:“。。。一般的博客网站都不忍卒读”。
2000年10月14日:Dave Winer暗示他的Scripting News是最早的博客网站,然后他优雅地将这项荣誉归于他很尊重的前辈——WWW的发明人Tim Berners-Lee。
2000年11月:不过Winer很快给自己找到了另一顶桂冠,Scripting News将网站的口号变为:互联网上持续运行时间最长的博客网站,开始于1997年4月1日。
2000年12月17日:UserLand发布SuperOpenDirectory,希望成为目录创建的事实工具。
2001年:博客步入主流——“9.11”事件成为博客发展的分水岭。
正是这场恐怖袭击,使人们对生命的脆弱、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最即时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9.11事件,可以说是互联网见证的第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在当时无法满足如此重大事件的传播速度的需要,电视媒体的内容生动直观,几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是,重重复复的画面却无法满足人们更深入和更全面的了解。但是,在如此重大的关键时刻,互联网显然还有点“不能承受之重”,一向被推崇的“即时、广泛和互动”的独特威力大打折扣。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里,几乎所有的主要传统媒体网站都由于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包括CNN、《纽约时报》和BBC的网站。甚至已经有人认为,恐怖袭击也让互联网成为了牺牲品。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博客挺身而出,以一个陌生的名字和网络地下世界进入了主流媒体的视野。
2002年:“博客之年”——博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博客当中。
5月13日,《新闻周刊》发表史蒂文。列维特稿,标题耸人听闻——《Blog将杀死传统媒体?》。同年6月,美国犹他州政府的信息主管菲利普。文德利宣布了一个新计划,要求州政府的2000名IT职员和1.8万其他政府雇员,都使用Blog软件作为新的交流和沟通工具。他认为:“如果政府官员都养成习惯,用Blog方式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部门之间的协同,那么将可以形成一个政府知识库。”
9月,《财富》杂志揭晓了一年一度的“最酷公司”评选的结果:在评出的13个公司里,第一名是一个叫做Pyra的公司。Pyra是博客大本营Blogger.com的母公司。
12月,多数党领袖洛特美国参议院的多数党领袖洛特(Trent Lott)发表的一些言论被博客盯住,最终导致其辞职,被视为“博客在新闻媒体方面又一次胜利。”
年底,《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博客走向主流》。
2003年:博客大获全胜。
2月,有报道称Google出价10亿收购全球最大的blog服务商blogger.com的新闻,Google的目的是要做全球知识管理(GKM)的主角。
同年,伊拉克战争使得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互相争锋,美国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博客大获全胜。
6月,《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也被“博客”揭开的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闻媒体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
10月,布什的博客网站www.georgewbush.com/blog正式开通。
2004年:谁将成为美国第一位“博客”总统?
为了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美国的总统候选人也不甘落后的成为“博客”,总统候选人中Bob Graham、Joe Lieberman、Howard Dean、John Kerry等已经开始利用“博客”来发出声音。这种即时发布和沟通方式,“有着电视、电台、报纸、普通网站、电子邮件、电话等各种媒体和通讯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可能会出现第一位“博客”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