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行业概述
1、外包市场
据IDC分析,近几年全球应用软件外包市场平均每年以29.2%的速度增长,2005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389亿美元。而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目前全球软件产值的三分之一需要通过对外发包来完成。软件外包已经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软件外包的发包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其中美国占40%,日本占10%。而接包国则主要是印度和爱尔兰。其中,美国市场被印度垄断,而欧洲市场则被爱尔兰垄断。 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各地区间的产业关联度不断增加,全球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的升级周期不断缩短,世界软件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2002年,全国海关统计的软件出口总额为10亿美元,而实际的数字基本上是这个数字的3倍——这是一个自2000年来每年增长速度超过90%的市场。 已经错过了一次国际软件发展高峰的中国软件企业,显然不想再错过这次机会,而这样的迫切愿望还不仅仅表现在企业身上,在拼命寻找经济支柱的各个城市也在想方设法抓住这个“金元宝”。上海在2003年10月举办了软件外包高峰会议,一位知名软件企业总裁说,这标志着上海正在将软件作为其重点发展的产业。上海的用意很明显——成为中国软件外包的最大基地。几乎与此同时,北京也表现了同样的意图。目前除上海和北京之外,大连、深圳、杭州、济南、青岛、西安等城市也在软件外包方面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均制订了各自的软件外包发展计划。 业界已经开始有人担忧,现在的竞争局面是否会在中国外包未出国门时便出现“内讧”,更令人担心的是,在软件产业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各地的外包市场均出现了低层次的同构竞争。另外,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一个强大的竞争者——印度。
2、外包特点
软件外包结合了软件业、加工业、对外贸易的特点。软件业的特点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项目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加工业的特点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成本、质量控制能力。对外贸易的特点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包括业务能力、交流能力和关系、信誉等)。要形成产业化,还要求形成良好的环境(政府、资金、相关行业)、行业整合度和管理水平。 客户化软件开发,要求对IT如何支持商务流程具有详尽的理解。而且,这个过程是高交互式作业,要求高度的内外协作。此外,由于软件外包仍然是新的商务模式,其质量控制手段、项目管理程序等尚不完善,因此它要求管理者必须专心投入外包项目,必须能够随时处理各种无法预见的问题,将项目向前推进。软件工程协会的软件开发能力资格认证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是软件开发的质量和管理的准则,能够控制和改进软件质量,并提高编程者的劳动生产率。目前CMM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选择外包合作者的硬指标和开展外包业务的“敲门砖”。
3、目标市场点
中国软件外包的主要目标市场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公司注重外包企业的交流、理解能力、技术水平;而日本公司则看重外包企业的忠诚度和成本。而规模和管理水平,是发包公司普遍看重的因素。 美国市场不仅规模大,利润率高,而且外包可以与市场直接接触,成长空间很大。接美国外包的单子,不仅需要良好的开发方式,还必须对项目的分析、设计等十分到位,并可以培养出高级人才和完善的开发模式。目前美国外包尚以小公司为主。而日本的外包,其技术门槛比较低,而且与印度相比,中日外包合作更具有地域与语言文化方面的优势。面向日本公司的外包业务,将是中国软件业近几年的赢利点。据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助理院长谢勇估计,2004年日本外包市场的营业额将达到106亿,而中国将成为日本软件企业的首选合作伙伴。瞄准日本市场不仅仅是因为有利可图,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国内企业对技术和管理的渴求。“通过做日本的软件外包,可以锻炼队伍,按照国际的规范形成规模,积累财富、经验、人才。走过了这个过程,将来才有可能做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进军欧美市场。”大连软件园总经理高炜如是说。但日本外包市场除利润率低之外,还有无法掌控市场的缺陷:来自日本的外包业务,大多都是已经由日本的集成公司根据客户需要完成了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甚至是详细设计之后的编程工作,因此,中国企业始终无法真正理解客户的需要。此外,难于吸引人才:做美国外包的平均月薪为人民币4000~5000元之间,而做日本外包的月薪仅在人民币2000~3000元之间。
中国软件外包现状
1、优势
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家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软件要与产业密切结合才能得到发展,中国在这个方面远远超过了印度。另外,中国软件外包的优势还在于国内市场的广阔,由于国外软件大公司对于中国市场越来越感兴趣,必然要在国内设立研发机构,这样就能为中国培养一批有编写大型程序经验、有良好沟通能力的软件人才。因此,中国经济本身所散发出的吸引力和自身软件人才的不断成熟,为今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外在条件。中国在电子加工等行业的成功,证明以“中国市场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是中国软件企业发展的高效途径。
2、障碍
目前,中国软件外包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规模:中国的软件出口始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直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固定的接单渠道,因此软件年出口额始终在几万到几十万美元的水平徘徊。中国所谓的大企业与印度相比,规模还很小,市场竞争力差。由于规模小,企业接的单子大多是非固定发展方向的小订单,始终需要面对不同的开发风格、行业特点、开发环境等要求,很难形成固定的开发模式以降低成本;规模小直接造成质量低下,很少中国企业能够通过购买规范的测试环境和开发环境来形成成熟的开发模式;规模小还表现在行业整合度上,目前的中国外包企业之间几乎没有合作,使本来就很有限的资源(市场、人力资源等)更加分散。 市场开拓能力:中国企业严重缺乏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上缺乏市场拓展经验和人才是明显的事实,即使对于日本外包,由于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因此也只能从日本集成商手中接单,使得日本外包以最低层次的代码工作为主。另外,交流能力是妨碍市场开拓能力的主要原因。交流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思维方式和管理习惯上。交流能力差造成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偏差(同时也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质量)。此外,信誉、规模、软件管理能力、成功案例等,也是妨碍市场开拓能力的内在原因。 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直接导致了企业无法扩大规模,继而形成恶性循环。
人才: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上述要求,而中国又缺乏像印度一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环境。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困扰中国软件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中国软件人才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不合理局面:缺乏——能够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动态和趋势,掌握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工程规范和技术规范,具有大型系统的开发管理经验,熟练运用一门以上外语,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而能够参与国际软件发展与竞争——的高层次软件人才;同时缺乏——具有很强的纪律性和耐心,能够一丝不苟地执行重复而枯燥的工作,并能适应国外的开发模式(包括一定的语言能力)——的低层次软件人才。另外,市场开拓人才也严重缺乏。人才的匮乏,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管理水平:中国软件企业年轻、规模小、人才匮乏的特点,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不能满足扩大规模的需要。可以说,上述三个障碍更多的是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而管理水平则是内在原因。易观咨询的高级分析师认为,“现在很多做软件出口的企业,从技术上看能够给国外一流的公司接包,但自己的管理水平却根本无法和人家相比,而国外企业要求的是从技术到管理的全面接口。”此外,管理流程的不科学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即使是小公司,员工的最低学历也是本科生;而在印度的软件公司,大专甚至中专学历的员工能达到50%。
其它:除上述因素之外,还包括缺乏资金、缺乏政府的有效支持等障碍。
3、隐患
首先,是恶性竞争。因为较低层次的软件外包项目本身利润就很薄,因此一旦出现国内企业的自相恶性竞争,可能会损害中国软件产业的整体利益。其次是对于管理的忽视。对于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中国软件企业来说,突然的成功以及竞争的压力,可能使企业的领导者容易忽视管理(因为管理带来的效益是渐进的)。第三,是国际市场的隐患。随着“.com”大气候的衰退,印度软件外包经营模式已经开始显现缺乏后劲的迹象。竞争和能力过剩,也促使软件外包的赢利率大大降低,降价和恶性竞争已经成为不得不采用的生存手段。另外,美国IT产业失业人群增加,人才紧缺得以缓解。而且,雇佣人才的费用也下降了50%左右,因此虽然现在仍然存在外包的市场,但这个市场规模已经大大减少了。(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