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年前,我在一家大型的合资企业做一个小小的技术经理。一次,我的一个好朋友要我帮他的亲戚-一个刚大专毕业的小姑娘找个工作。这个小姑娘长的很秀气,看上去也很聪明,是属于在农村学校上中学,最后却被城市里的高效率的高考流水线挤下来的那种学生。她是学计算机的,朋友知道我的部门还兼管公司的IT,问我能不能把她带进我的部门。我明确说进我的技术部是不可能的,我们部门连名牌大学的本科生都不太愿意要呢。不过,我可以介绍她到我们的生产部去,那里有很多表面贴装机的生产线,需要懂些计算机的工人维护。
当生产线上的工人显然不是我的朋友托我的目的,不过哪个小姑娘却不在乎:我们公司的效益很好,生产线上的技术工人收入不菲。对于她来说,每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可以相当有效的帮助她的家人。所以她坚决的表示愿意去。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车间主管很乐意招她进来。尽管他可以找到本科生,但很少有愿意干长的。经过无数次跳槽风波后,他发誓只要大专生了。
这位小兰姑娘似乎很能够适应她的第一份工作。不久就能够游刃有余并有时间跑到技术部和我聊聊天。我知道贴片机上的计算机其实没有什么可看的,只要懂得不同的产品序列加载不同的程序就可以了。因此她常常跑到我的办公室来翻我的计算机报纸,问这问那的。言谈之中,她很满意现在的工作。
几个月后,小兰渐渐的没有时间上来了。一次我碰见她,发现她的眼圈发黑。我问她是否病了,她说没有:“都是没日没夜加班搞得”。我知道现在销售形势好,生产线上开工很满,当她们有六条SMT线,无论如何应该够了呀。再问下去,她的埋怨立刻爆发出来:
“我真是不懂,既然那么忙,就该把生产线一直开着,我们有足够的人三班倒。现在可好,开开停停,经常半夜里突然要加班,白天大家却闲着没事只能打扑克。公司的领导是不是疯了?”
这个情况,我倒是略知一二,就向她解释:“这主要是备件的问题。如果备件不够,就的停下来,什么时候备件到了什么时候生产。这些备件库房也不能储备过多,那等于压一大笔钱在哪里”。
“那么,库房应该预测到备件短缺的情况呀”。
我说:“没有那么简单。你们不是每周都有进度表给库房么。但进度不是线性的。比如说,上月你们有个家伙弄坏了SMT上的激光尺,对吧。你们的生产进度一慢,库存成本就上去了。再有去年,谁能想到用户突然要搞什么献礼工程,催着要交货,结果库房缺了一种小接插件,导致整个生产线停工。这种问题,库房或者采购部只能靠经验每个月核算一次尽量保证少库存而又满足供应。他们的人,每个月核算的时候,一张张的对你们生产部的报表,恨不得自杀呢”。
我说完,又安慰她了几句就走了。我想她未必不想多加夜班,那样能够拿到很多的加班费。然而,当天晚上她有跑到我的办公室里来啦。“我们又在等备件呢,据说大卡车才到天津”。我问:“那么你们又要一通宵了?”。
她突然用很认真的口气说:“我有一件事情不明白,我们生产线开动时,每个部件用没用,用了多少,计算机里都是有记录的,对吧?”
“是呀,比如每个使用的IC都记录在SMT的计算机里,配件都要走条码扫描的”。
“那么,我们把计算机里的数据给库房,他们不就知道我们每个备件用了多少,进度怎么样了么?那样,在缺货之前,他们就可以采取行动了呀”,她显然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很激动。
我笑了,说道:“这是不可能的。第一,这些数据散落在几十个工序里。有的数据,比如在SMT里,是真正的名称。有些只是代号。还有不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第二,这些数据格式完全不一样,比如条码是给维修部备案的,机架是给工程部的。在你们的生产线上,其实有几十个系统在运营,每人分管一些数据,但彼此是完全独立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库房的编号系统和生产线的编号完全不同。同一样东西,在库房一个叫法,生产线另一个叫法,谁也不可能把他们对上。何况量纲也不一样,他们用什么箱号,列号;你们用自编的产品号。这个技术部的IT部门做过详细的调查,结论是行不通。”
也许是我斩钉截铁的回答起了作用,她想了想就走了。没想到又过了几天,她找我说想要一台计算机。“我们部门的计算机都是386,SMT上的我又不敢动”,她说。我们部门的计算机有的是,就让她搬走了一台,但没有显示器了,我们用的都是20寸的SONY显示器,是一人一台的配置。但小兰很高兴,她说:“没关系,我们部门有台黑白的,照样用”。
后来我听人说,小兰经常跑到库房去找人问各个设备的编号。我奇怪她不象生产线上大多数的女孩子那样,利用停工待料的机会打扑克或逛街,也很同情她。看来她还想着数据的事情,这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悲剧。其实,我们的IT去过很多次库房,最终没有人能够待着超过2天。库房的师傅们都是合资前的老工人,文化水平很低,更可怕的是几十年的思维定时。他们只习惯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情,如果一箱滤波器芯片在他们哪里叫C3号,那么他们永远叫它C3。什么是C3,就是C3呗。我的几个手下宣称宁愿去生产线扛机柜,也不愿再和库房师傅们开一次会。“她很快就会为她浪费的时间感到懊恼的”。一想起这样一个活泼的小姑娘被老师傅们的紧箍咒念的眼冒金星时,我不由得有些心疼。
以后的几个月我在国外做一个项目。有一天,我的一个部下打电话给我,说:“你猜怎么着,你那位小兰小姐把生产线和库房联连起来了!这个软件运行了一周了,结果非常准确,大领导们都高兴疯了。现在他们要把我们的HP9服务器拖走给她用呢”。
我大吃一惊找了个借口跑回国内。当我来到工厂时我的领导,技术部门的总经理显然不太高兴。他说现在库房每天,每小时,每分钟都可以看到所有备件的进度,消耗和库存;从那个小姑娘的软件开始运行起,生产线再也没有停工待料过。生产部的经理说,他们现在可以预先排好每一个班,再也不用半夜鸡叫似的赶人了。采购部说节省了开支多少云云。我的脑子一片混乱,完全被采购部说的那个大个数字吓住了。最后他说,“你的IT们七进七出,就是说库房的问题根本没法上计算机。结果人家一个小姑娘还是生产部的,4个月解决了,你们丢人不?”
我到楼下看了小兰的软件,现在正在象宝贝一样运行在生产部经理的办公室里,我支援她的那台机器早被仍掉在一边。我登到机器上去,发现整个程序居然只是基于一个Foxpro的数据库。当然,程序很粗糙,明显带有缺乏系统训练的业余程序员的特点。但我不得不承认,过去我们视为畏途,认为不可能的数据处理过程,缺的只是巨大的耐心,细致的交流和不厌其烦的核对而已。天知道她是怎样将各个环节的数据一一对应起来的,但这一切可能只需要一只笔和一个记录本而已。我可以想象她是如何和每一个人交谈,然后将千奇百怪的说法整理出来最后达到统一的。在我查看程序过程中,生产部的秘书数次探头过来,紧张兮兮的说:“你可不要把程序弄坏了呀,小兰今天倒班......”。我不由得更加恼羞成怒了。
现在想起来,这一切只是小兰职业生涯的开始而已,我不得不承认,人是需要运气的,但这种运气往往是进取心和某种不同寻常的素质带来的。小兰也许知识水平很低,但与人交流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却是出类拔萃的。
后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几件事情:
第一:ERP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了不起的东西,他更多的是在中国的媒体和业界的浮躁中被神化。然而回归基本面后,他也只是一个工具一个简单系统而已,一个协助更方便管理企业的工具。没有它我们一样的可以生产和制造。国内企业事实上很多都连MRP都没有做好,想一下升级到ERP化的管理的确很困难。但是并非不可能。讲难听点儿,IT人员跟ERP业界为了提高身价,而把它身价提高太多了。终究有一天回归了应用层面,也就那么回事。
第二:ERP需要全厂、部门、公司一条心。耐心的组织各方面各部门坦诚地讨论,总结出统一的标准,总结出正确的流程和表单,进而完善整个系统。并且在公司内部完全达成一致。这需要推动人员极大的耐心和很高的授权,以及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让自身和自己的程序获得各方面各种类型人士的认可。所以钦差大臣是做不好ERP的。因为他们自诩太高。
第三:ERP或者任何一种IE的工具要能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层面,关键问题不是算法如何精妙,模型建立得如何复杂,程序如何大规模,投资有多少。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深入现场,了解现场的管理方法和运作模式。了解并且描述出实际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法和目标(比如安全库存策略来降低库存 or JIT),才能对症下药,对实际问题进行若干简化后建立ERP或者仿真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不深入了解现场,那么建出来的模型就是错误的,谈不上什么ERP。如果只是在产线上泛泛地看一两个礼拜就闪人回办公室了,那样建立的模型只能骗骗领导,与实际生产相差太远。所以,一颗谦虚稳定的心态很重要。中国人总是这样本位主义。“我是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就不该下产线”。这就是小兰击败诸多牛校IT本科生的最重要个人特质:“我是大专生,呆在产线上也无所谓。”浮躁,不可取!
第四:ERP是需要很多投入,但是过度的投入可能是一种浪费。对比起国内ERP极高的失败率,我不知道那些公司认真考虑过自己投资是期望什么回报?还是纯粹赶时髦?那些领导人通常不了解自己公司的关键或者实际问题,就把一切寄希望与ERP,把ERp当成万能良药,相信广告中不切实际的动人词汇。可是对他们来说,没有解决主要问题,或者说没有了解关键的问题来针对解决,那么上ERp只能是增加负担。本来就不完善的系统,上了ERP这不是折腾IT以及相关人员么?小兰干的最基础一件事情,就是理清楚了系统的流程和表单,把他们在跟老工人的讨论中,结合自己的理解,全局性的进行了合理化,标准化,建立了正确的系统,得到了符合生产实际的模型,才能得以良好的ERP解决方案。所以该公司应该是几乎没有投资的情况下获得了ERP的成功,这是不是需要我们ERP软件公司的深思,深思自己的广告是否误导了一代人呢?你们的客户付出了那么多地投入而没有相应的回报,你们应该负怎样的责任呢??而企业家们是不是要自己也要反省,你了不了解自己的产品?你了解我们的工厂实际使用面积有多少?机台使用面积有多少?未来三天的生产排配是多少?如果都回答不上来,劝你还是不要指望一剂ERP能解决多少问题!
第五:我觉得这个案例发人深省的同时,也是这家公司并不太大的体现。因为据我了解,如果真的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人脑毕竟是有限,是无法求解的。一个大专生四个月能搞出来的东西,我想最多也就5-6条SMT线而已。事实上如果只是即时反映产线上的物料和生产情况,意义并不大,MRP做得好的话也可以应付。而且对应突发问题更加快捷(突发情况没有定义好的话,可能需要再ERP系统里面修改)。当然对于Fox这样x百条SMT线的公司(而且每年都在狂增长),可能再多的IT也跟不上膨胀的步伐。另外,SMT机器里面的数据基本不可能让客户知道数据的接口的,环球、sony、西门子都这样,所以比较怀疑小兰如何搞到数据的。另外ERP不光是关在线库存(WIP),还有财物,交货管理,订单管理等等,如果这么小一个系统也能算ERP,我只能说ERP的宣传真够失败。是不是一旦电子化信息管理都是ERP了......
只能说这个案例比较理想,有点像生造的。怪我恶趣味同时有些妒忌小兰吧:)anyway,bless 晓岚。原作者的总结太不深刻了,特地来发发牢骚,一切IT,都是纸老虎!未来市场回归平静后,IT人员的待遇将回到跟Me,EE一样。
相信我的预测吧,做好了ME,EE,IE,未必会比CS差。今天广东人才市场上,IT人员身价大跳水就是一个很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