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价值》中国移动互联网10大族群

2011-10-24 12:56:04来源:《商业价值》杂志作者:

移动互联网从一诞生就不是个需求聚焦和“大众化”的工具,而是一个充满个性化需求,进而有着鲜明“族群化”特性的新世界。这将深刻影响整个商业链条的形态和价值分配规则。

来自商家的这些尝试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移动互联族群化趋势更加明显,广告业还将面临更加深刻的变革。“我一直相信移动互联网会重新定义广告。基于手机的广告最终一定会变成对用户有用的信息。以前大众媒体的广告是广而告之,而移动互联网上的广告会越来越针对个人。”3G门户总裁张向东说。

族群的交叉与演进

\

在深刻影响广告的同时,手机用户的族群化趋势也将对移动应用开发的层面带来深远的影响。

“现在我们分门别类梳理出十几种族群,未来也许会有成百上千的族群出现,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往人们在手机上做应用开发大都是靠拍脑袋、靠灵感这些感性驱动。如果产品的开发者能从族群的思维去理解用户,一些更加抓住用户痛点的应用将会开发出来,这是建立在理性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也能让产品的生命力更加持久。”张向东说。

或许,族群化趋势的出现对于应用的开发者而言,最大的启示就是让他们第一次有机会看清楚自己的用户是谁,想明白“我为何而开发”。对于开发者,族群化并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结论,而应当成为他们的一种思维方式:习惯用真正理性、严谨的思维做产品。

“手机用户人群中的族群有很多,不同的族群之间会存在部分重叠。如果归结下来,这些族群其实反映了人们在移动互联网上当前3种最主要的需求:媒体类、工具类和娱乐类。”张向东说。

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最初的这个阶段,媒体、工具和娱乐这些基础层面的信息需求成为手机用户各个族群中的主流应用,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更加深入地和现实世界对接,随着不同族群不断发展和演变,未来的主流应用将聚焦何处?族群的进化在未来将带来怎样的创新机遇?未来的成功者需要对此用实际行动和产品做出准确的回答。

比如从族群的角度来看,手机用户中各族群并非一成不变,他们会随着移动互联这个世界新应用的逐渐丰富而发生演变,这些演变的趋势是非常重要的“天气预报”。

与此同时,这些不同的族群之间势必会产生交叉,因为每个人不会仅仅属于某个族群,很多族群的用户重合度是相对较高的,用户行为是比较接近的。比如,在手机的各个族群中,热衷于手机即时通讯的手机IM族就与其他族群有着高度的关联度。对于这个以大龄单身独生子女和25岁以下非独生子女为主的人群而言,利用零碎时间通过手机进行无压力沟通让他们觉得不再孤单。他们爱逛淘宝,对于接受移动互联网上的新事物有着高度的热忱,手机成为他们打发无聊时间的最主要工具。由于行为习惯的相似性,这一人群也很容易成为手机购物族、折扣族和搜索族。

这对于开发者而言,族群的演进和交叉往往都意味着创新的机会。

“中国极客和第一代真正产品经理,应该是在数据的分析和方法上成长起来的,因此‘手机族群’理论对于产业的价值十分巨大。”张向东说。

手机的大未来

如果我们用社会学的视角去观察,就会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族群化仅仅是个开始,手机在未来的进化将更加深远。从手机对人重构的角度来观察,族群化的出现不过是未来随时在线,且无处不在的智慧化网络的萌芽。

技术哲学大师凯文·凯利在其《失控》中曾经提出The One的概念。他用蜂巢的例子作了解释:一个蜂群的行为特征,如果单从作为个体的蜜蜂来看是找不到的。但蜂群的整体行为特征又是从许多个体而来的,比如蜂群拥有的记忆能力。如果用某种杠杆衡量蜂群的记忆能力,它要比单个蜜蜂的记忆力长许多时间。

手机也是如此。单个去看手机用户,可能无法察觉到什么独特的行为特征,但是当这些用户形成一个个族群,就会浮现出非常鲜明的群体特征。而这些特征将会成为更加鲜明的需求,拉动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越大的族群其群体特征就会越明显,而其对技术、应用的发展推动速度就将越快。

比如在智能终端上整合NFC技术的发展,之所以近期在全球提速,就与折扣族群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蓬勃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其未来最杀手的应用也必然在折扣领域;人数众多的拍客族群,也是图片工具成为智能终端上普及量最大的工具的核心动力,而拍客与信息发布狂、手机社交等族群的交叉,也进一步造就了图片工具的社交化尝试。未来,监控族群化的趋势,就能更好地理解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走向。

从微观角度,手机这样的智能终端正在成为人类的第六感官——一个越来越带有体温、情绪、自我意识的设备,未来这将成为人们接入智能网络的钥匙。而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人类接入这个智能网络的形式,往往是通过特定的需求拉动,以族群化的方式来实现的。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今天这个世界所需要的和未被完善的,将成为新世界中的机会。

中国移动互联网10大族群

1.折扣族

折扣族的主体年龄在22至30岁,中低收入的年轻工作族和学生族。他们中的大多数拥有大学以上学历,拥有理性的消费理念,注重生活质量,用手机搜索打折优惠信息是他们消费行为的辅助。

搜索折扣并不是低收入人群的专利。相反,总体上看,随着个人月收入的升高,折扣族的比例随之升高,但增长的趋势渐缓,作为一种适度理财的生活方式,折扣族的人群其实是一个对新事物接受程度更包容的族群。在智能终端上整合NFC技术,团购和签到的进一步演化都离不开对折扣族群的研究与把握。

2.搜族

手机搜索从总体上看是一项年轻化的活动,但性别之间的差异不大,普及度较高。城市人群仍旧是手机搜索族的主要人群,从人群基数上,搜索族在整体中占 24.6%,主要是城市中的年轻单身手机用户。中高等学历水平的他们主要是高校学生或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手机上网搜索信息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

作为搜索族的主力,非单身男性30岁以前随着入工作年限增长,利用手机搜索及获取信息的需求不断上升且超过女性;但在40岁后,尤其接近50岁时逐步退出工作黄金期,对手机搜索信息的需求快速下降,对手机搜索的依赖低于女性。

3.手机Game族

手机Game族的主体是17至35岁的年轻人,他们并不只是草根上网者,其中大多数是中高等受教育程度的城市男性手机用户。他们经常在吃饭、睡醒后、办公、上课和上厕所时用手机玩游戏;同时,他们使用智能机的比例远高于总体水平。

手机游戏族往往也是智能机消费的主力。家庭月收入4000-14999元的独生子女更偏好时尚、娱乐较强的手机品牌,并且对娱乐功能较强的智能机更偏爱。

4.拍客

拍客中多为年轻时尚的年轻人,年龄在17至30岁之间。他们喜欢用手机抓拍并上传到网络上与他人分享。拍客一族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早于“手机人”总体,是较早接触移动互联网的人群,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

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中,拍客族是不折不扣的老鸟,他们往往也会成为移动互联网上的意见领袖。拍客一族对于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更为了解,对手机有着更强的掌控意愿,将近一半的拍客手机上自带的App程序只占不到50%。事实上,由于拍照与手机社交天然的联系,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各个族群中,拍客族属于引领变化的那一群。

5.理财族

理财族在总体中占10.6%, 以23至35岁的城市年轻男性为主。他们社会参与程度高,精力充沛,处在工作和人生的上升和黄金期;他们对理财需求较高,是金融类资讯及业务的关注和使用主要群体。

总体上来看,手机理财的需求与个人收入紧密相连,具有更多可支配收入的高收入群体成为手机理财族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男性较女性更多地参与社会及承担责任,对金融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对手机理财的需求更高。在女性群体中,非单身的女性普遍进入工作的成熟稳定期,组建家庭,责任感尤其是家庭责任感的上升,使其对讯息的关注由娱乐时尚转向生活财经等,因此对手机理财的需求较单身女性更高。

6.IM族

手机IM族以17至35岁的中低收入的城市年轻人为主。他们经常使用即时通讯工具(QQ、MSN等);通过手机版即时通讯工具与朋友交流和联系,在手机上使用过的即时通讯工具数量超过3个。他们与朋友更多地通过微博@、人人网等SNS社交网站进行联系。对于手机IM族来说,他们大都生活在城市且工作忙碌,利用零碎时间通过手机无压力的沟通,这让他们不孤单。他们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有一定学历,但又不太高;对什么都懂一些,但又不全懂。因此他们的顾虑更少,行动力更强,容易成为移动互联网上创新产品的拥趸。

7.App达人

App族在总体中占7.4%,主要由两类用户组成。一类是年轻单身高学历的城市用户,他们对App的专业性和工具性需求较高,如生活咨询查询、通讯辅助、办公工具和导航地图等App服务;另一类是低教育程度、年轻、独生的乡镇户口用户,他们对App的需求主要是娱乐性需求。

从上网场合看,单身群体多因为工作需求用手机上网,而非单身群体的手机上网时间多为垃圾时间,娱乐属性更强。

8.手机签到

手机签到族的主体人群是19岁至34岁的城市年轻工作族,多是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收入越高越爱玩签到。他们中的大多数拥有两部手机,Symbian、Android和iOs是他们使用的主要操作系统。。他们生活丰富,有精力和经济实力追逐时尚多样的生活方式。

经常性的商务出差去往陌生城市,让签到族对周围环境保持新鲜和刺激感,签到在某些时候成为他们在陌生地方寻找“同路人”的一种方式。根据比例,工作人群占据签到族的八成以上,学生人数较少。这与工作族多样的生活路线和生活环境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9.手机购物

手机购物族在总体中占7.4%,年龄主要集中在18至38岁之间,他们经常使用手机购物,享受手机移动购物带来的便捷。并用手机访问淘宝、当当和卓越,淘宝是他们最青睐的网店,62.6%的手机网购用户安装了手机版阿里旺旺。他们中91.8%的人认为手机网购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从时间线上来看,手机购物在2008年以后流行速度飙升,2010年开始购物的手机人是手机购物族最庞大的人群。这与各大操作系统推出的手机淘宝客户端有密切关系。同时,各大手机购物网站如“立即购”等,也开始为手机人所知晓和使用。

10.手机社交

手机社交族在总体中占3.7%,主要分布在19岁至31岁之间,其中3成是大学生,6成以上是年轻的上班族。他们中过半数的人乐意通过手机微博、SNS网站去认识一些人,82.5%的人现在更多的和朋友通过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联系。

手机社交组交往的多为熟人与弱关系的社交对象,个人状态、转帖和分享、日志发布、照片、在线聊天是社交族经常使用的社区网站功能。手机社交者通常愿意与朋友、同学、同事保持往返回复状态,将近一半的手机社交者与网上熟但现实中不熟的人保持联系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