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营销,成本和效果是2个最重要的成败要素。
高层可以容忍一时的没效果,毕竟做内容肯定需要一些前期的准备和积累阶段。一旦前期准备和积累阶段完成,马上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推广?
媒体发稿、借助sns大号转发、发邮件推广等等,都需要费用。当收益(网站新增流量和新增leads)长期不能cover成本的时候,高层就会变脸,团队就会面临解散的风险。
所以要想在内容营销上获得成功突破,长期获得高层的支持,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低成本制造有用的内容”,“成本低制作”才能控制成本支出,避免外部压力,获得更多支持,“有用内容”才能打动读者,真正产生效果。
“有用”内容的巨大魔力——连续阅读+工具参考
按照麦切·乔尔(Mitch Joel)的说法,内容营销的未来不是“更多”内容,而是“更有用”。什么叫“有用”内容呢?按笔者的理解,生产的内容就像产品,要销售出去才算真正有用,那么内容销售的对象是谁呢?按照内容传播的流程,首先是外发渠道,然后是读者,两者互相作用影响(推荐与反馈),只有很好地满足这两块的内容消费需求,并且最终对读者产生影响力,这才算是内容真正有用,而恰恰是这些对传播流程中各方越有用的内容,往往流通“成本”也越低。这也正说明了“有用”内容在决定内容营销成本和效果上的巨大魔力。
例如,对发稿媒体来说,如果你的内容“像”公益新闻,或有高度、深度、角度的行业知识,发稿的成本就降低很多甚至于免费。对sns大号来说,如果你的内容足够nice,你的内容负责人和TA关系比较铁,TA就会乐于转发并且不要钱。对邮件推广来说,如果你的内容足够有参考价值,甚至产生连续阅读的期待和工具参考的存档行为,那么,你的邮件就会被长期保留反复阅读,甚至转发给周围的人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有用内容的“低成本制作”秘诀——原创+新鲜+参考+共鸣
从内容角度来说,“有用”的内容具有一些共性,首先是“长得像原创”,其次“比较新鲜”,再次有“反复参考价值”,“可以方便地和编辑互动甚至联络到有共鸣的其他读者”。从成本角度,抛开内容传播流通的成本外,我们在内容制作的时候,目的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出具有这些共性的内容。
以下是笔者实际中总结的一些“低成本”制作有用内容的心得:
如果把内容(文字、图片、MV等)进行切分,比如标题、正文、评论等,只要对这其中的任一个地方进行改编,并且让用户感受得到,就叫“长得像原创”。相比较而言,标题、正文、首段、评论,都是比较容易改编的。“比较新鲜”考验的是选题的标准。比如,鲜果网的子频道—i天下网商,喜欢选择含数的内容。“反复参考价值”,不仅要求有深度,还要连载。“可以方便地和编辑互动甚至联络到有共鸣的其他读者”,应该明确一点,典型用户是示范、鼓励、教育出来的,一开始的虚拟互动和虚拟角色扮演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