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少平板手机开始加入了通话功能,移动电话和智能终端的界限已经被打破。如华为Media pad在7吋平板上,加入了电话功能。那么,如何区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呢?从本质上讲,移动电话强调的不仅是通话功能,还有便携性和易超控性。拿一部平板电脑打电话,显然不如一部2.4吋的功能手机方便,这里不仅涉及手上的操作是否方便,也同时涉及手机与人脸的比例。从某种程度上讲,用平板电脑打电话,显得既不方便又不美观。
在众多的手机产品中,酷派的大观系列采用5吋屏,和16:9的机身比例,不仅适合单手抓握,而且使用时也不显得突兀。酷派方面认为“单手掌控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划分标准”。可以讲,酷派大观是把手机屏幕尺寸做到了极限。
在大观系列的首款产品9930推出后不久,联想也推出了首款5吋屏产品,不过官方将其命名为“乐PadS2005”,显然认为它是一部平板电脑。有趣的是,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仍称其为手机。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同一时间三星也推出了一款5.3吋的Galaxy系列产品,并将其定位为“介于平板和手机之间”,这是一个尺寸上的中间点。
由此,也与著名营销界大师里斯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品类是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所占据的位置。不难判断,Galaxy Note是真正意义上的跨界产品,既非手机也非平板,这是“融合思维”下的产物,好比“汽车飞机”,或者索性叫“Tab-Phone”。
回到消费者的角度,联想推出的“乐PadS2005”被消费者成为“手机”,从定位上讲,显然是联想尝试“最小尺寸乐pad”的失败,“乐PadS2005”成为乐pad在概念上的试验品。类似的尝试也发生在戴尔身上,更早前戴尔曾推出一款5吋屏streak产品,但由于机身设计的问题,使其很难被单手掌控,官方最终将其定义为平板电脑。
观点逐步清晰,我们发现:5.3吋是移动智能终端在尺寸划分上的中间点。5.3吋以下可单手掌控的,是智能手机范畴。5.3吋以上不论带不带通话功能,是智能平板。但也很难讲,最小的平板电脑是6.0还是7.0,以为只有产品经过消费者检验后,才能知晓。
由于5.0吋和5.3吋,都是以对角线的长度来计算,从屏幕面积上说两者其实相差很大。从现实的角度,没有哪家厂商推出过5.1或者5.2吋的产品,所以也无需在5.0和5.3之间再找一个中间尺寸。
我们在定义厂商和产品的时候,也更加容易辨别。很显然,酷派目前是一家专注于3G领域智能手机厂商。(在去年一年,这家厂商全线进军Android操作系统,同时放弃了其2G手机产品线。)大观系列,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创5.0吋智能手机,和最大的智能手机。
而三星电子则是一家智能终端企业,其产品覆盖手机、平板以及“Tab-Phone”等众多领域。Galaxy Note是第一款融合性移动终端产品,用想象力抓住了消费者。联想和戴尔以其在个人计算机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在产品线扩张过程中,迅速占据新型市场。乐Pad S2005和Dell Streak 5,虽然有不少消费者青睐,但或许从品类发展上讲更具有实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