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法,我国一个神奇特色的存在。
在国内,手机输入法可能是玩家用得最多的应用了。但凡是红红火火的操作系统,像Symbian、Android、iOS等平台,都可安装第三方输入法。由于原生中文输入的种种不给力,这给了大量厂商开发输入法的动力和机会。
本文这次只谈针对触屏手机设计的输入法,而由于其博大精深,这里我只谈谈输入法键盘的布局,而且还是触屏手机的。
T9与全键盘
这两种大概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键盘了。原生的Windows Mobile自带的输入法便是全键盘布局,iOS更是如此。T9自不必说,相信每一个玩家,总有那么几部数字键盘手机,享受过指尖飞跃的快感。
问题来了:这两种键盘,哪种更便于输入?
我的答案是这样的:对于英文输入,全键盘的优势巨大;而在中文输入这里,T9是大多数人的“掌上启蒙”。
对于中文输入,我还有更多的要解释的。为什么能肯定T9输入中文的便利呢?首先,受制于手机小巧的身材,硬要在屏幕上塞入的情况全键盘,无疑是个技术活儿:
太大了,容易遮挡页面,造成视觉上的不适,且没有顾及到手机屏幕大小不一的尴尬情况——本来屏幕只有三寸,还非得用全键盘,整个屏幕的内容区域,会感到压力很大;
太小了,对于电容屏这种“指尖操作”的玩意儿,想要精确点击键位,确实难为用户了。而且对于频频出现的“误操作”,会使用户对输入过程本身产生厌烦心理,不可;折中选择键盘大小呢?对不起,输入法不是买菜,“讨价还价”式的中庸思想,是荒唐的。
所以T9由于其键位少的特点,可以放心地将主要按键扩大,便于用户点击,减少失误率。而且,鉴于目前大多数触屏手机用户,或多或少以前都接触过数字键盘手机,这样的键盘布局,确实可以顺承以前的输入习惯。如果你说“全键盘不是更顺承么”、“电脑上不就用全键盘打字的么”等话语,我会说平时人用的是双手打字,到了智能手机上,“十根手指”会锐减到“双指”或更少的数量,其中的习惯,并不会那么顺滑的传承下来的。T9在中文输入这里,可谓优势巨大。
qwert全键盘(左图)在输入英文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T9(右图)在输入汉字上当仁不让
选字区域的设定
输入完成后,我们会面临“选字”的阶段。我认为这个阶段分为这两部分:截取拼音和选择字符。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需要处在一个显眼的位置。
这就比较好理解了,当你辛辛苦苦打完字后,总不能尴尬的寻找选字区域,作呆若木鸡状。这时一个优秀设计的选字框,不是跳出来以博得人眼球,来吸引注意。而由于目前大多数输入法,对拼音有着良好的断字,少数情况是需要用户手动选择拼音的。
所以它们的关系是这样的:选字>选拼音。
并且选字框应该是在这样的位置:1.符合逻辑习惯。2.不影响内容
什么叫符合逻辑习惯呢?这就像平时玩游戏做任务一样,沿着线索找到目的地,这么一个过程。于是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大多数手机输入法,它的选字框是这样的:位于输入区的上面,很符合人的习惯。并且在发短信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选字框的位置,恰好可以帮助人,与已经输入的内容联系起来。
但是有许多时候,我们所希望输入的字,并不会出现在选字区域。我们通常会做这么一个操作:翻页,以查找字。
又出现一个问题:怎样能让人快速找到候选字?
首先,应尽量降低人为翻页的频率,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就是: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提高效率的。少量的翻页背后是高效率的进程。最简单直白的办法就是,使选字框中的候选字(词)出现得多。但也不可过多,密密麻麻的排列会乱了人的眼;过少,明显违反“降低翻页频率”的目的。解决方案不是“取得两者间的平衡点”,而是有效利用键盘的空间结构:典型的例子是百度输入法“候选字占据输入区”的做法。但占据了输入区则意味着,用户无法及时修改输入内容,这确实是个蛋疼的问题(iOS自带的中文输入法则不存在此问题)。
标点的位置
问题是这样的:当你需要的时候,这些该死的“小符号”应出现在哪里?
按照PC上的输入方式,最常用的标点——逗号,是在键盘右下角位置的。因此当我们在手机上敲打这个符号时,应该下意识地向下方窥去——当然,大多数全键盘输入法都是这么做的。但无奈手机屏幕大小受限,你总不能指望把电脑上那套“Shift+组合键”生搬到手机上来。所以,正解是尽可能有效率地利用每一平方厘米,又得与字母键划清界限,常用符号右下角是必须占据的。
“,”、“。”、“?”——顶多是这些标点让用户无需跳转页面,顺理成章出现在右下方。至于“非明星标点”,理应设计一个符号键(最好位于类似PC上Shift键的位置,便于引导用户),将它们塞进去。
对于T9,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如果顺着沿用以前数字手机输入习惯的话,大多数情况是使用“1”或“*”来选取标点,现在是触屏手机时代,设计出来的T9键盘有1——9键,就已经够好的了,至于原来手机最下排的键:“*”“0”“#”,应该坚决省去——至少也得换成别的键,不能莫名其妙出现这几个标识。而“1”键的地位就比较微妙,虽然打字主要靠的是2——9键,但3*3的排列却极具对称美感。
这个时候,把“1”去掉像是个极不明智的行为,不如就把它设定成“标点键”吧。也不要把“1”去掉,不然1到9本是单位数中的翘楚,缺一个“1”显得别扭万分。至于那些常用标点(“,”、“。”、“?”),可以放在由“1”(假定是符号键)调出的“标点框”中,按频率排列位次,比如“,”、“。”、“,”、“!”、“…”的排列,就是按照输入频率排列的。但是这样做对于输入“,”这样的标点,则明显增加了不必要的一步操作(点击符号键)。
大多数输入法会将常用标点放在键盘下方,符合习惯
功能键的位置
这里指空格键、删除键和回车键的位置。
空格键:一般应位于底部中间区域,习惯成自然。
删除键:右上角,依然习惯成自然,就连S60的”c“键,依然是位于右上角的。
回车键:中间右侧。
总结:这类键我认为秉承PC的位置最好,无需记忆,让人下意识就能找到,这才是最方便的。
功能键最好移植PC上的位置,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中英混输的尴尬
正如前面说到的,全键盘适合英文,而T9更符合中文输入习惯。当你遇到需要频繁在中文和英文间,来回输入的情况怎么办。来回切换?一个风格收放自如、大开大合如全攻全守,一个风格轮转紧密、对称标准如防守反击。刚刚眼前还是Windows,转眼就变成了Linux,你不觉得别扭么。那么就使用T9?就那个输入英文的效率……别逗了。全键盘,你知不知道在公交车上打了很多字后,突然颠了一下,前功尽弃是什么感觉。好吧尽管我把切换键盘描述的那么不堪,但我还是相信大部分人会使用这种方式的。但我总希望它能再优秀一些。
自定义的键盘
这只是一个个人想法:就像WOW里插件的“一键换装”一样,你可以自定义按键的位置,从而定制一个符合自己输入习惯的键盘,并且可以在多个“键盘”中自由切换,以应对不同的环境。
听起来很美?的确是这样,那么它会大面积的收获赞誉么?肯定不行。作为一种功能,它太过高端,以至于对某些普通用户来说,这个功能让人懊恼,甚至困惑——他们需要这个么?也许大多数人只是想要一个简单,易于上手的输入法罢了。花太多时间定制个人习惯,那是Geek的行为。Linux在一些人口中很完美,却远远赶不上Windows的份额。
“不要给用户太多选择。”乔布斯语。
尾声
文字揭开的永远都是行业的冰山一角。在这个问题上,现在我只明白一点:包括布局,所有的一切都应该使文字输入变得快捷。
PS:向所有优秀输入法的工作人员致敬!
文章来源:mobile20.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