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如期发布了第四代 Surface 系列平板电脑 Surface Pro 4,以及毫无征兆的高端笔记本 Surface Book。至此,加上最新的 Lumia 950/XL,微软铺下的移动生产力产品线已经相当完整,直面竞争苹果最新的 iPad Pro 和 MacBook 系列。从 12 年的第一代 Surface 压箱遇冷,到如今超级强劲的 Surface Book 获赞,微软投入这款产品的资源和精力不容小觑。我们用几分钟的时间,一起回顾下 Surface 至今短短 3 年多的发展历程。
Suface RT | 生存渺茫的亲生平板
2011 年 5 月,微软首次向公众展示了还正处开发中的 Windows 8,全新的 Metro 磁贴交互界面界面和操作方式,直接传达了微软想让PC和平板融为一体,模糊二者边界的理念。也是微软引领 Windows 全面进军桌面触控的新作品。而苹果在 10 年初就已发布的 iPad,非常明显地吞蚀着传统 PC 的市场份额,各家 OEM 厂商和微软的压力倍增。微软意识到了仅有 Windows Phone 手机是不够的,需要配合 Windows 开发出更大触控屏幕的产品满足市场。随后在 12 年的 6 月 19 日,微软发布了首款 Surface RT 平板。
10.6 寸,低分辨率级别宽屏显示器、Nvidia Tegra 3 和 2G 内存,这样的配置在当时的平板领域实际偏低端,且其搭载的系统,是同年 4 月发布的基于 ARM 架构的 Windows RT 操作系统。RT 原生并不支持 X86 架构的应用,只能使用当时数量少得可怜的 Windows 商店应用。面对 App Store 级别的生态,iPad 百万级的 App 数量直接让其成为了平板的代名词。而随着同年发布的 Win 8 市场接受度并不高,加上移动时代的 Surface RT 只能通过 Wifi 连接网络,让其平板所拥有的竞争力微乎其微,更像是一个套了 Office 2013 的办公躯壳,且键盘 Cover 需单独购买的售价也不便宜,加上应用的严重匮乏和质量低下,让首款微软平板走得相当艰难,
Surface Pro | 二合一设备的艰难试探
或许是微软意识到了短期内无法建立出 RT 系统的完整生态,所以直接将 x86 架构上海量的应用优势给做「硬」,Photoshop 终于能在上面启动了。2013 年 2 月 9 日,微软发布了第一代 Surface Pro。完整的 Win 8 操作系统终于出现,在支持所有 x86 应用的同时带来了全新的 Modern 应用。Surface Pro 就是之前常听到的「PC平板二合一」 设备,最大的优点是满足移动办公需求的同时,利用全新类型的 App 带来新的娱乐体验。
配置上也直接与之前的 RT 拉开了定位差距:Ivy Bridge 的 Core i5、4G 内存让其和普通的 PC 非常接近,但形态上和平板又非常相似,这是 Pro 的优点也是缺点。平板模式下机身过重,PC 模式下的最高 22 度范围的 kickstand 无法放在膝上,加上性能离主流笔记本又有差距且售价不菲,初代的 Surface Pro,仅仅昙花一现般的,在市场上存活了不足一年。
Surface 2 / Pro 2 | Keep Going,铺好希望
时隔仅 8 个月不到,2013 年 9 月 23 日,微软又正式推出了 Surface 2 和 Surface Pro 2 两款机型。Surface RT 没有被抛弃,并正式改名为 Surface 2。Surface 2 采用 1080P ClearType 显示屏,内置 USB 3.0 接口,并采用两段式调节支架,扩展了置放角度。升级的 NVIDIA Tegra 4 处理器和 2GB RAM,Windows RT 8.1 操作系统。然而 Surface 2 当时还是吸引极客或者高级商务人士的选择,娱乐性抵不过同期的 iPad Air,办公能力对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也不够大,归根到底还是生态圈的构建问题。
而第一代的 Surface Pro,给众多硬件制造商做出了一个样板,展示了 Win 8 时代,类似超极本一类的产品最有效的混合模式。Surface Pro 2 与第一代产品大体相同,得益于英特尔 Haswell 第四代酷睿处理器,图形性能了提升 50%,整体性能提升了 20%。续航也较第一代 Pro 提高 75%,进步明显。而新推出的 Surface 扩展基座,让它的适用面积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整体的生产力提升了一个档次,以及趋同于普通的中高端笔记本了。配置的差异划分也给了用户更多选择。虽然最后 2 代的产品销量也并不高,但至少 Surface 产品线没有被市场抛弃,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Surface 3 / Pro 3 | PC 未死,重新树立行业标杆
去年的 5 月 23 日发布的 Pro 3,相比之前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大幅减轻了厚度和重量,216 ppi 的高分辨率屏幕、新的触控笔、500 万前置摄像头/ 1080P 全高清后置摄像头、原生支持 4K 输出和支持 150 度的支架等等都是明显的亮点,而从主流到高端的 5 种配置搭配,已经将 Surface Pro 打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且比多数超极本更轻薄。这让之前对其「四不像」的评论已然消身匿迹。5688 元的起售价已经可以购买一款配置不错的中端笔记本。然而即便性能相近,但 Surface Pro 3 的使用形态显然要比任何一款传统的笔记本更先进和方便。这些优点体现在了今年 2 月微软发布的财报中,Surface 系列平板电脑的销量已经占据了所有 Windows 平板销量的三分之一,获取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之前 RT 系列产品的惨痛教训,让微软明白了 x86 传统应用天生所具有的生产力才是 Surface 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应该充分优化和利用的优势。今年的 1 月 28 日微软宣布了 RT 产品的停产,也间接判了 RT 系列的死刑。在次旗舰平板 Surface 3 中,微软也果断抛弃 RT 系统,采用了比 Pro 来说相对较低端的硬件配置,让更多人能在平板上用上 x86 应用。集合了大量平板电脑的优势,再利用自身长处顺应市场需求,Surface 已然能形成差异同 iPad 竞争。第三代的 Surface,终于获取了一些实质上的成功
Surface Pro 4 / Surface Book | 登峰造极的生产力楷模
距离上一代 Pro 3 发布过去了一年半年的时间,2015 年 10 月 6 日,也就是昨晚,全新的第四代 Surface Pro 正式发布。更轻更薄的机身,800 万的自动对焦摄像头,最高 16GB RAM+1TB 组合,第四代康宁大猩猩玻璃、12.3 英寸 267 ppi 屏幕、指纹识别、1024 级压感笔、更大触控板、混合冷却系统、第五代 Skylake 处理器、沉静式音效…光是配置和新增功能,就已经和前辈们拉开了非常大的距离。Surface Pro 由内而外都有了相当显著的改变。今天起接受预订,10 月 26 日正式开卖,起售价为 899 美元。这样的升级,或许会让每一个前代的 Surface 用户兴奋不已。
然而更为惊喜的,是自己提供了近 30 年操作系统的微软,史无前例地推出了自己的超旗舰笔记本—Surface Book,这更像是微软多年的厚积薄发。会场上不断强调的「The Ultimate Laptop」,直接证明了微软希望重新定义笔记本的决心。它采用了和 Surface Pro 4 相同的 3:2 屏幕,像素密度也同为 267 PPI,但采用了更大的 13.5 寸显示屏。Skylake 处理器加上集成在键盘内的 NVIDIA 独立显卡,使得这款产品号称高于 MacBook Pro 两倍的性能,也号称日前最强悍的 13 寸笔记本。同时续航可达惊人的 12 小时,连接键盘和机身的链条也别具匠心。这些几乎每一寸都为 Win 10 打造的设计,让 Windows 强猛的移动生产力与设备高度融合。这样一台高端笔记本,1499 美元的起价也反映出了微软在 PC 硬件领域中的勃勃野心。
总结
Surface 从第一代发布至今仅有短短 3 年 3 个月多的历史,每次的更新都诠释了微软对于移动生产力的深刻理解。经过了 Win 8 的混沌期,微软已经逐步在 Windows 10 中建立出了一些良好的生态逻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许落后于竞争对手几年的时间,微软也经过了数次高层的变动,策略的更新,但在 Surface 上的后发赶超也恰恰印证了在发布会上所述的那句话「我们就是要打造最好的生产力工具」。当年库克口中的「复杂产品」,在 iPad Pro 推出后也已成旧言。Surface 的市场路途跌得撞撞,今天的 Surface 依旧不完美,但能与苹果的高端笔记本产品直面竞争,已经和昔日刚推出时不能同日而语。顺应市场的大部分需求,同时结合自身优势,这样的理念能做出好的产品,相信微软能在今后的每一次发布会上,继续用满腹诚意的产品让我们看到,真正强力的生产力设备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