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家券商一致认为,目前面板行业拐点即将到来。去年9月以来,面板价格跌破现金成本,韩企面板厂商的LCD产线陷入巨大亏损。今年初的疫情冲击迫使LG、三星等海外巨头纷纷决定提前退出LCD市场。
随着国内外疫情逐渐得到控制,LCD行业供需结构开始迎来改善。国内面板巨头逐渐成为液晶市场主流,过去数年LCD产能扩张阶段已经趋缓,业内生态平衡逐渐恢复。
供需求结构的改善,使得国内面板厂商迎来发展良机。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内大尺寸LCD面板的龙头企业,TCL科技(000100.SZ)凭借自身优势将面临巨大机遇,市场份额提升在望,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多家券商看好面板行业
面板行业拐点的到来,首先受益于当下电视销量的火爆。电商618销售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电视重回家庭中心,大屏电视重新成为市场趋势。6月1日,京东平台成交额前十全是55英寸及以上型号电视,成交额占比80%。同日,苏宁平台的前18小时,70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销量同比增长310%。5月份后,欧美国家经济重启,电视品牌也开始回补库存,带动面板市场整体需求好转。
而电视的大屏化又将进一步带动大尺寸LCD面板需求。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预计2020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增长1.4英寸。一方面10.5代线的大量投产,带动65寸、75寸等大尺寸出货占比持续提升,而面板价格的持续走低,也带动了整机价格维持低位,有利于需求的释放。
近日,光大证券、安信证券、国信证券、国盛证券等多家券商集体认为,目前面板行业拐点即将到来,供需结构的持续改善,使得国内面板厂商迎来发展良机。
光大证券认为,在持续亏损的压力下,韩国和台湾地区面板厂商率先调整产能。LGD和三星先后宣布将在2020年内关闭韩国本土LCD产能。同时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奥运会、欧洲杯、美洲杯等都推迟到了2021年,显示屏幕需求先抑后扬,预计2021年的电视需求将持续恢复性增长,带动面板需求迎来快速恢复。
安信证券则表示,尽管LGD等巨头有推出OLED电视,但价格仍高居不下,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同时OLED的蓝光衰减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因而LCD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中大尺寸显示产品的主要技术路径。
国信证券则认为,TCL科技重组后,目前PB2.6倍,未来公司的t7、t4产线陆续投产后营收依然有较大空间,公司未来面板端产能成长性更高,且盈利能力更强。
此外,国盛证券表示,相较于以往,本轮面板周期的周期性有望减弱。韩企的退出意味着产业链国别转移基本完成。京东方、TCL科技双面板龙头在有望获得全球40-50%份额,逐渐掌握千亿美元显示面板市场的定价权。同时,巨额资本开支的落幕,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有望大幅修复。
TCL科技独具优势,迎来巨大机遇
大尺寸LCD液晶是电视面板的主要原料,在大尺寸LCD方面,TCL华星占据着中国市场主导地位。2019年,TCL华星的大尺寸LCD面板占整体营收35%左右,其在产线管理、供应链体系、成本方面占据优势。
TCL华星大尺寸产线集中于深圳,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小。凭借优秀的管理能力和出色的供应链体系,TCL科技一季度报告显示,去年t1、t2、t6产线维持满销满产,实现产品销售6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销售量1191.2万片,同比增长27%。LCD 电视面板2月份销售量和销售面积以18.8%和19.6%的份额首次提升至全球第一,32吋、55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一,65吋、75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二。大尺寸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44.6%,受益于规模持续扩大及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单季度实现盈利,环比显著改善。
相对于韩国企业,以TCL科技为首的大陆面板厂商的成本优势越发明显。TCL科技重组后,TCL华星通过深化组织变革,重构业务流程,采用极致降本增效等措施推动材料、制造及平台费用持续下降,提升其在面板周期内的抵御能力。
据了解,大尺寸LCD面板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两部分分别是原材料成本53%,和折旧22%。据TCL华星前期披露,其主要材料及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不断升高,而人工、摊销、维修费、制造费、动能费等占比持续下滑。在材料端,TCL华星每年压缩BOM成本幅度15-20%,还将通过大量导入以国内产商为主的二供、三供,持续降低材料成本。
国信证券分析指出,LCD面板需求仍持续增长。从全球现实需求面积来看,受到疫情的影响短期需求不足,但从长期看,TV大尺寸化,商显、IT等需求持续增长。因而未来可预见的5年,LCD依然是最主流的大尺寸显示技术,TCL科技面临重大机遇。
韩企退出使得行业市场格局洗牌,行业生态修复,国内产能进一步增长,行业集中度提高,国内双寡头格局成型,TCL华星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增强。随着LCD供需中长期改善,TCL科技将潜力巨大,有望释放更强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