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好奇,一手机用户回复一陌生人发来的短信,不料竟被骗了230元信息费。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李女士前些日子接到一条短信:公司为回馈社会,进行了手机号码抽奖活动,电脑自动抽奖中,您中了10万元奖金。如获奖者在外地,可以直接将奖金汇入其账号,如果在天津,则可以直接送到中奖者手中,也可以到公证部门公证。详情可回复查询号码“××”。出于好奇,李女士用座机按照所提供的号码打过去,一直忙音。随后,她又用手机拨打这一号码,可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这样反复几次,都没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最近李女士交电话费时从话费清单中意外发现,她被莫名其妙扣了230元信息费。经过详细查询,原来她在不知不觉中订了笑话、气象、谚语等6个类型的信息。据天津市通信公司工作人员查实,李女士拨打的那个号码根本不是手机号码,而是一个外地信息俱乐部设置的短信订阅号码。这种号码少则5位数,多则10位数,与手机号码相似。李女士拨打那个号码时虽然无人接听,实际上系统按照事先的设置,已使拨打者订阅了一系列短信。拨打的次数越多,订阅的范围就越广,短信息费当然也就越高。
据介绍,目前发现的手机短信陷阱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短信订阅陷阱。机主有时会收到“发送××到××”即可获得某短信游戏的玩法或帮助等信息。机主一旦订阅,对方立即收取高额信息费。二是赠送话费陷阱。这类短信称,只需发送信息到“××”号码,便可获赠一定金额的话费,但机主一发短信,就被扣除1元-10元短信费。三是话费“捆绑”陷阱。有些不法商家推荐“捆绑”式的短信服务,机主接受后,提供信息一方就会收费。
有关部门提醒手机用户,发短信一方就是利用机主的好奇心或贪便宜的心理,诱骗机主回复。用户在接到莫名其妙的短信后,如无法确定对方的真实身份,最好不要回复短信或拨打电话,以免上当。